山一大一附院睡眠医学中心为失眠患者保驾护航

2022-05-10 15:35山东商报

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显示:我国大约30%的人存在睡眠障碍,居民平均睡眠时长约为7.06小时,相比十年前缩短近1.5小时,大约15%的人患有睡眠疾病需要医学治疗。


       近年来,睡眠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据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以下简称“山一大一附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唐吉友介绍,睡眠疾病种类繁多,近80%的睡眠患者没有得到专业有效的治疗,而严重的失眠还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甚至诱发全身疾病。因此,出现睡眠问题要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3月21日,山一大一附院举办世界睡眠日义诊科普活动

 

       学习一落千丈


       原来是患了发作性睡病

 

       刚上初二的明明(化名)以前朝气蓬勃、努力上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是最近一年的他好像变了个人,上课总是打瞌睡、无精打采,也不爱和同学玩耍,原本优异的成绩一落千丈,随时随地都能睡着,大笑或生气的时候还会跌倒。父母和老师都认为孩子叛逆、不听话,为此明明的父母被多次请到学校,而明明的委屈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也不想上课睡觉,可是我控制不了。”


       这种痛苦明明独自忍受了近一年,父母这才意识到孩子可能并不是叛逆,而是生病了。经过多番周折,辗转多家医院,曾被诊断为癫痫、抽动症、情绪障碍等疾病,症状一直未改善,后来他们来到山一大一附院睡眠医学中心,经过多导睡眠监测等综合评估,唐吉友最终确诊明明为伴有猝倒的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在青少年儿童中并不少见,8-15岁居多。”唐吉友说,他已经诊断了上百例。他总结了所有诊断为发作性睡病的青少年病例,大部分孩子患病两年以上才来就诊,几乎所有孩子成绩都不好,“之前家长都不当回事,认为白天瞌睡、成绩不好是孩子学习态度的问题,没有与疾病联系起来,直到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了,才来就诊。”唐吉友说。

 

       省内率先开展

       精确诊断各种睡眠障碍

       这个年龄的孩子怎么会得发作性睡病呢?唐吉友介绍,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病,发病率1-3.3/10万人,属于睡眠觉醒障碍性疾病,以难以控制的日间睡眠增多、猝倒发作、夜间睡眠障碍为主征,给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造成困扰。目前研究表明患有发作性睡病的人神经中枢中缺少一种名为食欲素的激素,山一大一附院睡眠医学中心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及睡眠卫生指导,如合理安排小睡时间等,针对日间嗜睡、猝倒发作及夜间睡眠障碍进行相应药物治疗,经过正规治疗提高患者学习、工作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山一大一附院睡眠医学中心是省内率先开展发作性睡病、周期性腿动、不宁腿综合征等睡眠障碍疾病诊疗的医院。目前,中心可一站式开展主观睡眠心理量表评估、客观神经电生理检查即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及次日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觉醒维持试验、脑脊液Hcrt-1检测及易感基因HLA-DQB1*0602的筛查,并可利用认知量表及人机交互系统对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评估筛查,早期发现认识损害并及早干预。

 

       找准失眠病因

       帮助失眠患者摆脱困扰

       今年73岁的韩奶奶因失眠到山一大一附院睡眠医学中心就诊,此前她为了入睡,一晚的安眠药量已达九片,但是依然睡不着。唐吉友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年人睡眠质量越来越差,睡眠时间也不断减少,甚至长期失眠多梦,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除了正常的生理变化,慢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颈椎病等都可影响睡眠,从而使失眠加重。另外,情绪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失眠原因之一,老年人遇事容易伤感,过于操心子孙的事,又力不从心,导致难以入睡。


       唐吉友通过睡眠监测及问诊,了解到韩奶奶有基础病且缺乏亲人陪伴,经常胡思乱想,导致失眠越来越严重,需要进行系统化治疗,并且需要得到家人的关怀与陪伴。失眠患者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不可盲目自行加药。也可以选择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等。另外,目前临床实践证实“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失眠的长期效果明显,其主要内容包括矫正错误睡眠观点、分析处理影响失眠的因素、对失眠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通过限制/刺激控制睡眠的方法,提高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全方位帮助失眠患者摆脱困扰。


       唐吉友提醒,非药物治疗失眠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失眠患者不要暗示自己睡不着,强烈的心理暗示反而会造成焦虑;减少无效卧床时间,不困不上床,不要躺在床上酝酿困意。睡前几小时避免喝咖啡、浓茶、吸烟等,晚上不要吃太饱;平时要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睡前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光线及温度适宜;合理安排午睡、避免白天小睡等;如果在半夜醒来,不要看钟,继续转身睡觉。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