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医学》随想

2008-04-08 00:00

     针对我国现行的医师培养体制大多都专注于医学知识与技术的培养,对医学专业之外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却普遍重视不够的现状,由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多家中外机构,经过市场调研、专家研讨,借鉴国际化的标准,组织开发了我国首部适合国内医师使用的“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系列标准教材,建立了“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标准培训体系”,“医患沟通技能”是该体系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有幸了解了这一培训体系,并接受了“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通过了全国统一考试,拿到了合格证,成为山东省第一批(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批)掌握这一技能的十名医生之一。学习人文医学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使我对“医生”这一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屈指算来,我从医已经将近10年了,这10年里医患关系方面带给我的困扰不比专业知识方面的少。以前我认为做一个好医生只要技术好,医德高,能把病人的病治好,心里想着病人的利益就足够了,至于怎样与病人沟通,我认为不应该是自己做的事情,也就是说只是看到了“病”,没有注意到“人”。现在我的这种观念已经得到了彻底的转变,医生是治“病人”而不是治“病”,而人是社会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专业知识同样重要,它们就像是一个人的两只手一样,缺了哪一个都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只有一个善良的愿望没有沟通的技巧,那么这个善良的愿望也只能是愿望而已,又有什么用呢?“医者父母心”,哪一个医生不希望自己的病人尽早康复,大部分的医生是善良、仁爱的,而绝大部分的患者来医院就医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自己的病治好,也就是说二者的主要愿望是一致的,现在医疗纠纷这么多,病人对医生、对医院的不满这么多,当然有其它的原因存在,但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医患沟通不够,做好医患沟通责任当然在医生,因为医生的职业就是与病人打交道。不要抱怨病人听不懂我们的话,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话说清楚;不要抱怨病人不遵从医嘱,那是因为我们的医嘱让他感到为难;不要抱怨病人不理解我们,那是因为我们的表达让他产生了误解。人文医学的培训改变了我对医生这一职业的认识和态度,让我学会了倾听而不是命令,学会了自省而不是抱怨。我相信如果把人文医学的课程普及到全国的每一个医生,那么就医的环境肯定比现在温馨得多,医患纠纷也会比现在少得多,不管医生还是患者都会从中受益,我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人文医学的主要内容是医患沟通,而医患沟通的核心是“移情”,也就是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我想这一宗旨可以推而广之地应用于其他的人际关系领域。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许许多多的角色,医生只是我们众多角色中的一个。作为一名医生,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去说话、行事,会成为一名好医生,那么作为一个朋友、同事,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时时处处替对方着想,同样会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其实所谓的沟通技巧只是一种表象,它们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爱心、体谅、关怀、仁慈这些道德品质的体现。人际交往中最高的技巧应该是没有技巧,只有一颗充满爱的心。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而这种完善从根本上说是品德和修养的完善。这是需要我们穷尽一生去追求的。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