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疾病科有医护人员27名,其中医师8人,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1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2名。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及省级课题3项。
科室在腹痛、腹泻、便秘、肠道息肉、炎症性肠病(IBD)、功能性胃肠病、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缺血性肠病、消化道肿瘤、消化道溃疡、肠道憩室、血管畸形等,以及肠道疑难病症的诊治领域独具特色。在重点疾病及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产生多项已达到省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在消化领域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优势医疗技术。
专业特色病种及特殊诊疗技术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等,近20年我国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本科室着重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及诊治,现承担多项在研项目,对于IBD的规范诊疗水平居于省内领先水平,将要开展的肠菌移植(FMT)技术也为IBD患者带来福音。
肠菌移植(FMT,拟开展):该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将健康人群粪便中的功能菌群通过一定方式移植到患者肠内,以调节肠道菌群失衡,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FMT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技术,已经写入国内艰难梭菌感染及炎症性肠病治疗的临床指南中,临床研究证实对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自闭症、肿瘤放化疗合并肠道菌群破坏等均有明确治疗效果。
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拟开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敏感度95%,特异性95%,对进展期腺瘤敏感度66%,特异性85%,受到国内临床专家认可及推广。在对现行的大多数筛查手段进行对比后发现,FIT-DNA具有优异的检出率、成本低、大规模筛查易操作、无痛无创筛查对象易接受等特点,是结直肠癌筛查的优选方法,在大肠癌筛查中发挥早期诊断的作用,可有效地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消化道早癌诊治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应用应用放大内镜、化学染色和电子分光内镜、超声内镜等技术进行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术前分期,同时引进和拓展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及其衍生技术(ESE、EFR)、内镜经隧道粘膜下中午切除术(STER)等,病变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5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均达国内先进水平。
消化道动力检测技术:科室拥有美国进口Manoscan动力检测仪,可进行肛管测压等检查,针对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可进行鉴别诊断及手术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