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11—中风病典型验案(气虚血瘀证)
2022-07-26 11:01
朱某,男,55岁,2019年11月18日初诊。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灵3月余。患诉3各月前因劳累过度突然出现口角歪斜、流涎,头晕,继而左侧肢体活动不灵,经当地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于当地医院康复科行每周3次康复锻炼,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求诊于我科。刻下见: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左侧肢体麻木,言语謇涩,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行走欠稳,纳少,眠可,二便调。舌质暗,苔薄白,脉沉涩无力。神经科专科查体见:左手轮替试验笨拙,左上肢肢体肌力,左下肢肢体肌力Ⅲ(-),余无明显阳性体征。CT示(2019.8.10于当地医院):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诊为中风,证属气虚血瘀证,治以补气养脉,化瘀克塞。处方化瘀克塞方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并施以:黄芪20g,川芎9g,丹参15 g,水蛭3g,三七粉9g(冲服),黄连5g,骨碎补9g,地龙9g,当归20g,赤芍10g,炙甘草6g,莪术10g,炒谷麦芽各20g,紫河车3g,红景天6g,14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温服。
Ⅰ号活血汤:红花10g,肉桂10g,花椒10g,苏木10g,艾叶10g,五加皮20g,川芎20g,当归20g,川牛膝20g,伸筋草20g,透骨草20g,骨碎补20g,14剂,水煎外洗患肢,日1剂。
2019年12月3日二诊:服用上方及中药外洗配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自述左侧肢体活动较前好转,麻木感消失,力气转增,纳可,仍觉言语謇涩。舌质暗,苔薄白,脉沉涩。查体:左手轮替试验笨拙,左侧肢体肌力Ⅳ(-)。处方:2019年11月18日方改黄芪40g,三七粉(冲服)5g,丹参30g,去当归、赤芍、 莪术,14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温服,并与Ⅰ号活血汤配伍用之。
2019年12月16日三诊: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感基本消失,稍有言语不流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查体:左侧肢体肌力Ⅴ(-)。遵效不更方原则,继服上方7剂后患者未再来诊,电话随访知目前肢体活动和语言已无大碍,不影响日常生活,故未再诊。
按:气乃血液运行的原动力,气虚则血行不畅、积而为瘀,瘀血不除,则新血难生、血不养经,经脉失于濡养,血液无法正常循于周身,从而加重气虚血瘀的症状。肢体失养,则见活动不灵、麻木,舌体失于濡养则言语謇涩。对于中风病人属气虚血瘀证者,李长生教授临床常应用化瘀克塞方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并配合具有中医特色的外治疗法—Ⅰ号活血汤治疗。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原书载“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㖞斜症……遗尿不禁”,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效,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之经典方剂。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机体亦在发生变化,单用一方恐难速效,李长生教授博古通今,创立化瘀克塞方以及Ⅰ号活血汤,临床与补阳还五汤配伍用之,获效明显。化瘀克塞方以黄芪、地龙、丹参、当归、三七、骨碎补、黄连、川芎、水蛭为组方,黄芪为君药,大补后天之气,使气血生化有源;地龙为臣药,舒经通络之力尤甚,可驱脏腑、经络及脑窍之瘀血;三七扶正而不留瘀,活血散瘀而不伤正,当归、丹参养血活血,骨碎补活血补肾,水蛭攻逐瘀血,助君臣鼓动血脉、通行周身、剔除脑络新旧瘀血,黄连清心坚阴,共为佐药;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为使药,可引诸药直达病所。全方通补结合,补而不滞,诸药配合,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炒谷麦芽健胃消食、补脾益气,莪术破血逐瘀、消胃中积滞,红景天、紫河车为常用对药,二药合用,可增全方补气血、养血脉之效。外洗法作为具有中医特色的外治疗法之一,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Ⅰ号活血汤乃李长生教授多年的经验方剂,
对于属气虚血瘀证无明显热象者的患者,无论何种疾病,皆可辨证用之,且每收奇效。方中红花、当归、苏木活血化瘀止痛,可祛除病灶恶血,肉桂、花椒、艾叶温通经脉,使脉道滑畅则血易通行,伸筋草、透骨草舒经活络、散瘀消肿,配伍川芎活血行气、助血运行,五加皮、骨碎补、川芎合用可补肝肾、强筋骨,全方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兼施,故能取效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