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又一利器
2013-11-27 09:52神经外科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又叫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以下简称CEA),是指利用外科手段将狭窄颈动脉管腔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连同内膜取出,使管腔重新通畅,防止栓子脱落与血栓形成,从而预防脑卒中发生。
目前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已成为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在有些地区已成为健康的第一杀手。2008年卫生部完成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显示:脑血管病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死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甚至高于泰国、 印度等国家。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现患多、死亡率高,而且极剧快速发展。 我国卒中发生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但其造成的经济负担却是心肌梗死的10倍。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缺血性虽然死亡率较低,但占整个发病率的3/4,而且一旦发病,很容易留下后遗症,比如偏瘫、失语、智障等。因此该类疾病的预防是关键。 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大致分为内科用药、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三种方法。
医学家们早就认识到了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俗称脑中风)的关系并探索如何进行治疗,上世纪50年代已经出现类似或者接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多种手术方式,通过手术解除颈动脉狭窄,到上世纪80年代该手术的标准模式逐渐形成并开始推广。随后90年代进行的临床研究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比较权威的试验包括:北美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欧洲颈动脉手术试验(European Carotid Endarterectomy,Trial,ECST), 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A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ACAS)等,这些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在欧美等国已经成为治疗该疾病的标准方法。
在我国2009年卫生部公布《缺血性脑卒中筛查和防控指导规范》,首选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无症状患者也建议采用该方法治疗。目前在美国每年开展该手术达20万例左右,主要由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等科室开展。而我国开展该手术每年尚不足千例,在我国开展不力的原因主要是:重视度不够、宣教力度欠缺、预防意识不足以及CEA本身的手术难度。
谈到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必然谈到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英文名字(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以下简称CAS,伴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近10年来CAS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后起之秀,具有简单,微创优点。通过颈动脉手术与支架研究(CREST ),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预防脑卒中方面疗效相当,术后心梗﹑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CAS与CEA各有千秋,到底孰优孰劣,目前尚无定论。CEA费用仅是CAS的三分之一左右,手术能恢复血流的原本生理状态且术后不需要持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大部分颈动脉狭窄患者均适合CEA,对于颈内动脉严重迂曲、狭窄严重、溃疡型狭窄以及因血管严重迂曲支架无法到位等不适合CAS者可以选择CEA治疗。当然对于具体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根据最新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CEA主要适应症如下:凡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70%的应行CEA;对有卒中高危因素的患者,有症状者狭窄>50%,无症状者狭窄>60%的应积极行CEA;双侧颈动脉狭窄:仅一侧有症状时,该侧先行手术,除非对侧狭窄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更严重;双侧均有症状时,血液动力学改变明显侧先作手术,7~14天后再行对侧手术;一侧颈动脉狭窄,对侧闭塞者:TIA往往与颈动脉狭窄侧有关,应行CEA ;主要禁忌症: 1.不适合CEA的颈部解剖状况包括:狭窄远端达到第二颈椎,或近端动脉狭窄,同侧CEA手术史,对侧声带麻痹,开放气管切开术,根治性手术及有放疗史的患者。 2.增加血管重建术危险性的合并症:年龄,心功能,30天内有心外科手术。四周内MI及严重的肺部疾病。
目前我院神经外科已经开展CEA多例,近期郭建主治医生又从北京宣武医院专门进修学习该手术归来,神经外科全体医护愿为该类患者提供咨询、治疗等服务。
联系人:郭建 电话: 1365864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