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为一病人成功植入双腔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2008-08-07 00:00

    

2008年7月30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为一肥厚性心肌病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成功地植入了双腔ICD(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这在山东省级医院中尚属首次。
    
     患者为一76岁老年男性,患有心尖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多年,偶有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动过速发作时心跳达160次/分,长期依靠口服药物治疗,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逐渐加重,先前药物疗效逐渐减弱,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繁,不能自行终止,最长发作时间达十几个小时,病人出现严重的休克症状和意识模糊,不得不采取体外电击恢复自身心律的措施。然而,当采取体外电击使心动过速终止后,却没有自身的心跳恢复,说明病人自身心跳恢复的能力也有严重减退,只有在有效的人工心肺复苏后,病人才出现自身的心跳和呼吸,情况很是危急。此次入院前,心动过速再次持续发作,数小时不能终止,症状进一步加重,经过紧急安装临时起搏器后才终止心动过速,并只能暂时保留临时起搏器维持病人的心跳。
    
     2008年7月25日,由周聊生、侯应龙、刘志福、毕研斌、杨广等医师组成的治疗组,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析后,认为病人有植入双腔ICD的指征。并认为在植入双腔ICD之后,既可以充分使用药物,减少心动过速发作次数,从而减少ICD放电的次数,又可在药物治疗无效时让ICD发挥作用,即通过其超速抑制功能终止心动过速,如果病人发生频率更快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ICD还可通过电转复或电除颤功能使病人不正常心脏节律得到及时终止。如果这种不正常节律终止后,病人自身心跳又没有及时恢复,ICD还可以行使心脏起搏功能,保证病人的心跳。治疗组达成共识后,与病人及其家属讲明了这一治疗方案,得到了病人本人、家属及病人单位领导的一致认同。
    
     经过周密细致的手术前准备,2008年7月30日下午6点,手术正式开始,侯应龙主任医师等与北京专家一起,凭借娴熟的技术,台上台下密切协作,经过约70分钟紧张有序的的手术操作,顺利而成功地将一台双腔ICD植入患者体内,经过测试,各种参数及功能良好,病人无不适。目前ICD工作状态良好,病人正在康复之中。
    
     由于双腔ICD对术者及整个手术团队的要求较高,且价格昂贵,目前国内植入这种装置的病人为数不多。据悉,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此次为病人所植入的这台双腔ICD在山东省级医院中尚属首次。这将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病人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上图为心内科侯应龙主任接受《生活日报》记者采访
     2008-07-31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