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成功手术治疗“巨大”、“微小”2例垂体腺瘤

2010-11-11 00:00

    

近日神经外科收治“一大一小”2例特殊的垂体腺瘤病人。1例患者49岁,因发现血糖升高及向心性肥胖2年入院,入院后查皮质醇明显升高,双侧肾上腺增生,行颅脑MRI发现垂体微腺留,大小约0.3cm×0.4cm,且患者因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质长期卧床,并合并有泌尿系结石、高血压等多脏器疾病,术前联合内分泌科泌尿外科、心内科、麻醉科等多科室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认为患者为少见的ACTH垂体微腺瘤,且手术具有一定风险,经过精心术前准备,孙金龙主任、李猛主治医师等组成的手术小组术中准确找到微腺留,并给予完整切除,术后复查患者皮质醇较前降低,症状较前好转。另一例患者为38岁女性,以头痛4年,加重伴视物模糊10余天入院,头部MRI显示鞍区约6 cm×5 cm×5cm巨大垂体腺瘤,并破坏蝶鞍周围骨质,突入蝶窦、筛窦、鼻腔及双侧海绵窦,向上压迫视神经及下丘脑,手术难度非常大,危险性极高,术后可能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尿崩、脑脊液漏、昏迷等严重并发症,该手术小组经过长达3小时的仔细、耐心的手术,分块刮除肿瘤。术后患者视力完全恢复,且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垂体微腺留及垂体巨大腺留这“一大一小”是神经外科手术中难度较高的手术。垂体微腺瘤由于肿瘤较小,术中很难精确定位找到肿瘤,且术中易损伤垂体出现垂体功能低下。ACTH腺留以微腺瘤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水电解质紊乱、男性阳痿、女性停经、骨质疏松、骨折、精神症状等,内分泌检查:血皮质醇(F)或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UFC/24hr)高于正常,血ACTH水平升高,血F节律消失;但需与原发性肾上腺病变、异位ACTH腺瘤等疾病相鉴别。垂体巨大腺留多具有侵袭性,细胞增生活跃,可侵及两侧海绵窦、保绕双侧颈内动脉;压迫视神经、下丘脑,导致梗阻性脑积水;压迫垂体引起垂体功能低下;破坏蝶鞍周围骨折等,术中很难全切肿瘤,且手术风险高,术后易出现垂体功能低下、尿崩、脑脊液漏、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