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成功救治一例大面积大脑梗死去骨瓣减压、脑干

2010-11-29 00:00

     编者按:近日,我院神经外科与重症监护治疗中心(ICU),成功救治一例大面积大脑梗死去骨瓣减压、脑干梗死,接近脑死亡的患者,标志着我院神经外科在处置重症颅脑疾病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真是难以置信的医学奇迹!在过去的50多个日日夜夜,患者王某从死亡的边缘一步一个脚印地跋涉———从深度昏迷、无自主呼吸,从呼吸机模式SIMV到SPONT到成功脱离呼吸机,从泵入升压药物维持血压到血压稳定,到出现呛咳反射,到打哈欠,到流泪,到眼睛微睁,这每一步艰难的跨越,都是在我院神经外科与ICU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完成的。
    
     转科:与死亡作斗争,生与死的纠结,不放弃、不抛弃
    
     第一次会诊见到王某的情景:头部被纱布包裹着,浑身插满了粗细长短不同的管子。气管切开处连着呼吸机,鼻腔内插着管子,去骨瓣减压处骨窗膨隆,刀口还未拆线。头部及肢体肿胀,气管切开处裂开约5cm伤口,深达气管,伤口被大量油纱填塞,创面渗着鲜血,右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对外界刺激几乎没有任何反射。而且患者持续高热,几乎将医院昂贵的抗生素全用了个遍,连抗真菌的药物都派上了用场。更糟糕的是,细菌培养化验单上密密麻麻抗菌药,检测结果全是抗药!同时患者肾功、肝功由于药物的作用都出现了明显异常。
    
     家属的眼神充满了焦虑与期待,这种眼光分明是在等待生与死的抉择。家人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四处举债,举步维艰。难!真难!
    
     张玉宝副主任医师通过细心的神经查体,仔细的观察病情,发现患者虽然需要呼吸机维持呼吸,但仍有微弱的自主呼吸,而且从最近复查的颅脑CT发现目前主要病因是长时间脑疝造成脑干大面积梗死所致的呼吸衰竭,从而果断地推翻了脑死亡的诊断结果,做出了患者转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积极救治的会诊方案,开始了在神经外科治疗康复的历程。
    
     在科主任孙金龙教授的主持下,神经外科每天晨会重点讨论该患者的病情变化。张玉宝副主任医师第一时间为病人实施了腰穿,判断患者的颅压尚能在接受范围,不用立即处理轻度脑积水。同时判断患者高热可能是中枢性高热,果断做出了一个大胆而且冒风险治疗方案——停用所有的抗生素,再次连续进行痰培养及血培养,应用冰毯给病人物理降温。经过与患者家属的反复沟通交流,最终确定的方案是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营养支持,预防感染、降颅压,加上功能康复。
    
       护理:呼唤生命,大爱无边
    
     顾爱霞护士长第一时间了解了患者家庭的困难情况,为了省30元床位费,破例让家属晚上能够在走廊里打地铺休息。在她的带领下,全科护士视患者如亲人,大家深知护理这样深昏迷的病人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在重症监护室内,按时给他翻身、拍背、吸痰,间断脱离呼吸机,为患者每天进行生活护理,洗头、洗脚,处理大小便。 刚开始患者脱离呼吸机后,呼吸频率最高能够达到50次/分,血氧饱和度难以维持,但是如果长期应用呼吸机,患者极有可能会产生呼吸机依赖,将来会永远离不开呼吸机,何谈康复。监护室的护士们运用丰富的呼吸机管理经验,每隔1-2小时就会为他间断脱机,24小时不断,不厌其烦,为患者最终成功恢复自主呼吸做出了巨大贡献!到我科重症监护室进行培训的齐鲁医院等外院的护士们看到目前病人的情况,连呼“奇迹”!
    
     向这些可爱的天使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最近,王某已经从重症监护病房搬到了普通病房,病情逐渐好转,身上的管子也少了。家属与之交流时患者能够微睁眼睛,能够做出撇嘴等动作,更为惊喜的是当爱人与他交流时,情到深处,竟然留下了泪水。家人为他倾注的无尽亲情,感动了神经外科每一名医生、每一名护士,甚至每一位陪人。一位在病房陪护老伴的多年从事媒体工作的张大爷,主动联系了山东卫视、济南电视台、齐鲁晚报、济南时报、都市女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并深入患者的家乡进行采访。相关报道被搜狐、新浪、凤凰网等各大门户网站争相转载,有力的提升了我院神经外科在省内甚至国内的知名度。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