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联合疗法让肺癌变慢病
2019-08-05 11:43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近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入诊疗团队成功为一例肺癌患者施行免疫治疗+化疗+电子纤维支气管镜下肿瘤消融等联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患者康复良好。
患者男,67岁,1年前因“咳嗽”在外院行胸部CT检查示“双肺占位并纵膈淋巴结肿大,考虑肺癌可能”,患者家属未行进一步诊治。3个月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遂来我院就诊。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左上肺不张并纵膈淋巴结肿大。入院后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左主支气管菜花样新生物几乎完全阻塞管腔(图1),右上叶尖段支气管内新生物。活检病理示鳞癌,综合评估后,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心型、鳞癌、T4N2M1a、IVA期)”。包含EGFR、ALK、BRAS、ROS1、MET、RET、HER2、NTRK等多基因检测,未见突变、扩增或融合等。免疫组化法PDL1检测示阳性表达(30%)。按照NCCN、CSCO推荐及综合患者家属的意愿,给予化疗后序贯免疫治疗。在张才擎主任的指导下,鲁德玕主任医师和王光海副主任医师给患者施行了电子纤维支气管镜下肿瘤消融(热消融+冷消融)治疗(图2)。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目前还在规范、系统治疗中,患者生活质量良好,肺内病变明显减小,最新评估为部分缓解(图3、4),没有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的表现。
图1:左主支气管内新生物
图2:电子支气管镜下肿瘤消融中
图3:治疗2周期后同一层面对比(肺窗)
图3:治疗2周期后同一层面对比(纵膈窗)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入诊疗团队在张才擎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电子支气管镜下一系列诊断和治疗技术。这些诊疗技术也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认证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就肺癌而言,多种模式有机结合治疗的方法,将使肺癌患者“活得更长、更有质量,逐步变成慢性病”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此外,张才擎主任带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入诊疗团队陆续开展了肺癌早诊和早治技术,如电磁导航技术配合超细支气管镜,可以进入常规支气管镜无法看到或者到达的支气管,精确到达可疑病变组织,进行活检诊断,进而进行局部治疗(热消融或者冷冻等)。这些技术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疗水平,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同时,包含电子支气管镜下治疗的多种手段的综合使用,使肺癌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也使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入诊疗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
患者男,67岁,1年前因“咳嗽”在外院行胸部CT检查示“双肺占位并纵膈淋巴结肿大,考虑肺癌可能”,患者家属未行进一步诊治。3个月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遂来我院就诊。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左上肺不张并纵膈淋巴结肿大。入院后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左主支气管菜花样新生物几乎完全阻塞管腔(图1),右上叶尖段支气管内新生物。活检病理示鳞癌,综合评估后,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心型、鳞癌、T4N2M1a、IVA期)”。包含EGFR、ALK、BRAS、ROS1、MET、RET、HER2、NTRK等多基因检测,未见突变、扩增或融合等。免疫组化法PDL1检测示阳性表达(30%)。按照NCCN、CSCO推荐及综合患者家属的意愿,给予化疗后序贯免疫治疗。在张才擎主任的指导下,鲁德玕主任医师和王光海副主任医师给患者施行了电子纤维支气管镜下肿瘤消融(热消融+冷消融)治疗(图2)。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目前还在规范、系统治疗中,患者生活质量良好,肺内病变明显减小,最新评估为部分缓解(图3、4),没有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的表现。
图1:左主支气管内新生物
图2:电子支气管镜下肿瘤消融中
图3:治疗2周期后同一层面对比(肺窗)
图3:治疗2周期后同一层面对比(纵膈窗)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入诊疗团队在张才擎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电子支气管镜下一系列诊断和治疗技术。这些诊疗技术也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认证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就肺癌而言,多种模式有机结合治疗的方法,将使肺癌患者“活得更长、更有质量,逐步变成慢性病”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此外,张才擎主任带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入诊疗团队陆续开展了肺癌早诊和早治技术,如电磁导航技术配合超细支气管镜,可以进入常规支气管镜无法看到或者到达的支气管,精确到达可疑病变组织,进行活检诊断,进而进行局部治疗(热消融或者冷冻等)。这些技术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疗水平,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同时,包含电子支气管镜下治疗的多种手段的综合使用,使肺癌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也使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入诊疗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