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木之业不在当年 教学之事久见其成

2017-12-13 10:12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时光如白驹过隙。当我站在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图书馆门口时,不禁想起了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临床实习的带教老师们。此时距离我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实习外出求学已经6个月了。在我赴辽宁中医药大学读研的一周前,我还与 “程师兄”讨论过中医中的“土火双向联系”,那场景现在回想起来还恍如昨日。
    
    从2016年8月份至次年7月份,我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实习。即使实习已经结束,却仍然常常往千佛山医院中医科跑,也早把自己当做千医的一员,越是要离开越觉得不舍。千医中医科宋鲁成主任和程广清老师对实习生带教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老师们医术高明,医风严谨,对我们要求也很严格,我记得当时随程老师学习针灸,虽然他工作繁忙,带教仍细致严谨,以至于后来我对针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首先我在撰写《承杏林妙术 传扁鹊仁心——记李长生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实习有感》一文曾做了记述。再次,程广清老师和我都是五行学说的铁杆,在闲暇时刻讨论的时候,我们对五行的双向性联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火土关系的理解,两人一拍即合,我们整理文献资料,咨询专家教授,并结合临床实际,对“益火补土法”的多种诠释进行了解读,并撰写了文章,程老师又带着我对“补土伏火”理论进行了探索,我们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从郑钦安、蒲辅周的学术思想中得到了启发,并撰写了文章,通过对火土关系的探索,也让我们真正的理解了五行中相互联系的特点。前段时间我报名参加辽宁中医的“岐贤硕博论坛”,写的主题就是“火灼清窍证治”,大概也是因为与程老师长期探索土火关系,而对火邪病因病机病理特性比较熟捻的缘故。虽然在千医实习已结束,却也常常受到老师们的关心,2017年暑假“李长生名老中医工作室”带了一部分中医药的见习同学,程老师还特别通知我回去,一起与他们做了交流,其中聊到程老师用肉桂的经验,我才明白程老师之于火土关系的应用,早就在临床有所体现。

    千医紧张的工作环境,反而成就了它浓厚的学术氛围,无论是我们一起实习的同学、进修的医生护士,还是我们的带教老师,只要一有空闲,大家都会去探讨临床的一些问题,对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进展,这次研究的机缘正是我在千医学习过程中得到的。后来在师冉主任提点下开始研究脑病药对理论,也是机缘巧合让我发现了一片学术研究的“新大陆”。

    2017年在长春举行的“第二十五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的论文集中收录了这样一篇文章《浅论“气血水并调理论”》,文中明确提出“以气血水并调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的观点是齐鲁医家的学术特色”的观点,这是首次站在齐鲁地区地域性医学流派的角度对于“气血水”理论的总结,文中收录了包括国医大师尚德俊教授、名医刘献琳等多位齐鲁医家运用气血水并调理论的经验,这篇文章的整理撰写是我与中医科赵宁宁老师一起合作完成的,文章的撰写经历了10个月,而这个观点的提出也为我们后期论述“气血水并调理论”提供了新的参考。
   
    11月份学校的内刊《针推论坛》的编辑部给我打电话,告知我刊录“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混合型)”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在中医科程老师及血液科的冯洒然、李红老师的协助下完成的,是对于陶汉华教授的验方丹芍二地汤与建中理劳汤临床应用的临床探索,当时我在血液科实习,面对一例过敏性紫癜混合型患者,在控制尿蛋白不理想的情况下,老师们提出了邀请中医科协助治疗,于是程广清老师详细了解病史后,决定给予中药口服治疗,我参与病例讨论并提到了陶汉华教授的两首名方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程老师立刻和多名老师一起查阅文献,进行讨论,而后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处之丹芍二地合建中理劳汤方,通过治疗对控制尿蛋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病情得到改善。这次经历让我至今难忘,我的带教老师没有因为我年小而忽略我的看法,并认真的对我的观点进行了论证,并付之与实践。而后基于这次经历总结经验,我又与赵宁宁老师探索基于“伏气学说”应用丹芍二地汤的经验,得到专家教授给予了很高的赞誉,这也让我们倍受鼓舞。

    千医素以“人文”著称于外,我在外地求学也常常能听到,而平常我与导师、朋友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千佛山医院实习的那段时间,千医临床医疗是“人文”精神、“学术”精神最好的体现。现如今离开千佛山医院,但我常常想老师们对我的帮助,就好像对树木的培育一样吧,不是一日长成,而是慢慢的产生影响。如今,我在沈阳读研对于一些疾病的研究,对于一些学术探索,仍运用在千医实习期间带教老师们精心传授的知识,努力学习,刻苦努力,以此表达自己对于各位老师的感谢之情。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