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老师患者 传承医者仁心

2018-12-12 08:59

    从2016年7月入院规培,到如今已经两年半的时间了。两年半的时间,我们从刚入科时忐忑不安、稚气未脱的年轻学生,一步步成长为现在的住院医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颇多,借此机会,谈一下对个人、对科室的一些感想。

    研一刚入科时,邢鑫大夫对我说了一个词——也是后来我在科室学习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传承。传承,就是薪火相传。这不仅是指技术、知识的相传,更是思想、品格的继承。就像我的老师曾经说过,“不管我的小大夫进科时是什么样的,他们在这里学习几年,出去时都是一个模样的”,这里的“一个模样”指的是我们经过了这几年的学习,都会成为规范、正直的医生。在科室里,上级医生带着下级医生学习,师兄师姐带着师妹学习,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甚至医生护士之间也在相互学习,这就是一种传承,因为“上梁正”,我们后面的继承者传承着这种“正”的风气,才让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有着正确品格、科学、规范的大夫。而这都与科室氛围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我听说过某些医院某些科室,上级医生学术造假,带动着小大夫耳濡目染,也走上学术造假的不归路。学术造假本是极其严重的事情,而那些大夫可能本着一种侥幸心理,看着周围的人都这样去做,所以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我又反观我们自己的科室,产生了对主任们和带教导师们的钦佩与感谢,感谢她们在我们医术、学术、心术形成的重要阶段,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榜样,在我们这些小大夫成长路上竖起了指路明灯,防止我们误入歧途。

    曾经听到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工作就是面对人的工作,特别面对的是一个生理或心理不健康的人的工作”。与患者的交流是信任建立的过程。如果一个患者对医生产生不信任,那么他的诊治过程必然是坎坷的。我曾经听进修医生说过,下级医院的患者不如我们医院的患者“听话”,我觉得这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患者对下级医院的大夫缺乏信任,因为缺乏信任,所以对大夫进行治疗的每一步都充满疑惑,进而妨碍诊治的进程。我觉得对于医生来说,建立医患信任的条件,一是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技术,二是要有一个让患者信服的道德素质,这才能让患者把自己生病的身体交托给医生。同时,必要的关爱也可以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我在门诊多次见到我的老师与患者沟通病情时,有时一两句安慰的话就能让患者从惶恐中安下心来,这时我以旁观者的身份都可以明显感受到,患者对老师的信任和感谢,我想这大概就是医院强调的“人文”对医患关系的促进作用吧。我又想到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临床技术外,也要学习带教老师们是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如何与患者逐步建立信任关系的。另外,医患之间也是一种相互感恩的关系。患者因为医生的救治而感恩医生,同样医生也在救治过程中学习成长,反过来也应感恩患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的师姐师兄们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而当我有了师妹后,在教授的过程中,我也会反思自己,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曾经的我是怎样处理的,是否得当?我也深刻的体会到了,学习不全是下级对上级,在临床工作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老师。我们也有几个人间相互发文献、资料来学习,有时在群组中相互讨论,相互补充,我觉得这种团队学习的模式能够刺激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适合我们科室的模式。我相信在主任和带教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这些小大夫经过几年的学习成长,都会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