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肥胖“重”担,探索标准化体重管理

2025-01-22 14:09齐鲁晚报

日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以下简称“山一大一附院”)院长田辉,普外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仲明惟做客《壹点问医》,就肥胖症防治的相关问题为大家进行了详细解答。

 

 

肥胖威胁不容小觑

超半数成人超重或肥胖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并呈现上升趋势。从地域分布来看,北方高于南方,其中山东省成人超重率为37.1%,肥胖率达19.7%。

山一大一附院院长田辉介绍,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健康隐患,是社会医疗资源的巨大负担。目前,肥胖症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悉,肥胖症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脂肪组织过度积累或分布、功能异常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疾病。临床中,其诊断主要以体重指数(BMI)为标准。由于我国中心性肥胖人群占比较多,还需要结合腰围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肥胖,或不认为肥胖是一种需要干预的疾病,忽视了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山一大一附院普外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仲明惟介绍,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还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可能带来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

据介绍,体重过重和脂肪过多会给全身多个器官带来机械性压迫和占位效应。同时,脂肪沉积导致的慢性炎症反应也会造成一系列的代谢损伤。因此,肥胖人群往往会面临各种慢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有数据统计,我国超重患者中70.7%至少合并1种并发症,而肥胖患者中89.1%至少合并1种并发症。此外,女性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以及一系列恶性肿瘤与肥胖也有密切关系。

面对肥胖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与肥胖对公众健康的威胁,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从《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再到《“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旨在进一步加强肥胖防控,提高肥胖症诊疗规范化水平。

 

科学减重需多学科合作

建设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

近年来,随着手术干预、药物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肥胖症患者选择到医疗机构来寻求专业、系统的治疗。

田辉强调,肥胖的本质是身体的能量代谢平衡失调,是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复杂性与多维度成因远远超越了单一学科的范畴,因此,需要贯穿全流程的多学科管理。

“我们在普外科下设立了减重与代谢外科,加上内分泌、心血管、呼吸、营养、康复、中医等科室,对病人进行多学科协作、全流程化管理。”田辉介绍,参考国家对于体重管理的顶层设计,山一大一附院打破原有的学科和诊疗科目壁垒,打造优势学科为主体、相关学科共同参与的“1+N”学科群模式,推动肥胖症管理的标准化和中心化。从肥胖症综合评估、内科治疗及随访到代谢手术,再到术后长期管理与随访,通过多学科协作,为患者制定最合理、最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全周期、全流程的管理,真正帮患者减重,并改善其整体健康状况。未来,医院会进一步布局探索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让患者享受到从健康评估、诊断、治疗到教育、随访等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

“已经减重成功的患者,更需要认识到,肥胖并不是一种短期的健康问题,而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生管理。”仲明惟提醒,肥胖症是一种慢性、易反复的疾病,所以体重管理应该遵循及时、长期和个性化的原则。减重后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减重本身,更在于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坚持规律运动、良好的睡眠质量以及保持积极的心态,都是防止体重反弹的重要因素。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联合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症防治中心,希望通过为期3年的“全民减重”,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切实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