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管”微创、“AI机器人”射频消融……山一大一附院(省千佛山医院)肺结节防治新路径
2025-07-31 09:16济南日报·爱济南
不谈“磨”色变,不见“磨”就开
理性应对肺结节 科学诊疗是关键
“我是两年前在体检时查出多发性肺结节,前段时间体检有两处似乎有所变化,您看需要手术吗?”在山一大一附院胸外科知名专家田辉门诊诊室内,患者刘先生(化名)神情凝重,妻子和女儿一同前来陪诊,一家三口手中还紧握着两个ipad,屏幕上显示的是两次的CT报告,眼神中满是焦虑与不安。
见状,田辉微微皱了皱眉,随即露出温和笑容,在细细看过刘先生的CT报告后,耐心安抚道:“别紧张。你这个没有大的变化,我建议先回去观察半年,不要急着做手术,半年后我们再进一步分析诊断。”
田辉在坐诊。
“肺结节是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变,可以单发或多发。它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但95%以上的肺结节属于良性,其实只有5%的肺结节会恶变,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不要一听到肺结节就往肺癌那方面想,先别自己吓自己。”田院长解释道,“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放松心态,开开心心、快乐生活,把诊断疾病的任务交给医生,让医生来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的信息,这个疾病与状态、心态、心情密切相关,保持好的心态才是关键。”
听了田院长这番话,刘先生及家人原本紧绷的眉头舒展开来:“太感谢您嘞,田院长,您不仅医术高,医德也高。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一定保持好心态,半年后再来找您复查。”
事实上,像刘先生这样因肺结节陷入焦虑的患者不在少数。据田辉介绍,近年来,随着低剂量高分辨螺旋CT在体检中的广泛应用,肺结节检出率显著提升,公众“谈结节色变”“谈磨色变”的现象仍十分常见。
“大多数肺结节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是在体检时才发现自己有肺结节。只有当结节长得较大,或者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侵犯时,才可能出现咳嗽、咯血、胸痛、气短等症状。所以定期体检,早发现肺结节非常重要。”田辉介绍,肺结节可分为纯磨玻璃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恶变风险差异显著。纯磨玻璃结节文献报道恶变率约15%,混合磨玻璃结节达50%,而实性结节恶变率最低,占7%左右。
“大家切勿听到‘磨’字就惊慌失措,医务人员也不能见到‘磨’状结节就盲目实施手术,不要谈‘磨’色变,也不要见‘磨’就开。但不论是哪种性质的结节,一定要重视随访环节,观察三到六个月。在此期间,部分由炎症引起的结节可能会逐渐缩小。当结节的直径增长至8-9毫米,并且其密度出现变化时,才需要考虑进行外科干预。”田辉呼吁。
“三要三不要”
无管微创、AI机器人射频消融开辟治疗新路径
“田院长,太感谢您了,这面锦旗是我们全家的心意,请您一定收下。”采访当天,记者还见证了温情一幕,来自烟台的滕萍萍及家人将一面绣有“微创祛疾拓新径,妙术回春鉴匠心”的锦旗郑重送到田辉手中,一旁的家属也不住地致谢。原来,当天恰逢滕萍萍母亲出院,她们要赶在离开之前,感谢救命恩人田辉及其团队。
据滕萍萍回忆,今年2月,母亲在烟台确诊肺结节,疑似微浸润腺癌。为寻得最佳治疗方案,一家人辗转省内多家医院。最终,慕名找到田辉。“原本以为手术需要开胸,一家人都非常紧张。后来在田辉院长及团队的科普下,我们才知道是通过无管微创手术,只需要在胸部开一个2-3cm 微小创口,就能顺利完成。手术第二天母亲就能下床活动了,手术后不到3天就可以出院了。”滕萍萍赞叹道,“真没想到这么复杂的手术能做得这么轻松,我们全家打心底里感谢田院长及其团队。这面锦旗,代表着我们全家最真挚的谢意。”
而正是得益于微创手术的精湛技术,越来越多像滕萍萍母亲这样的患者得以快速康复。
田辉(左)为患者实施智能机器人辅助手术。
近年来,山一大一附院在微创治疗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为肺结节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两年前,我和团队就开始实施Tubeless手术也就是无管微创手术,术前不置导尿管、术中不插气管保留患者自主呼吸,术后不置胸腔引流管,将肺癌手术做成了日间手术,患者第二天就可以出院,开启肺癌治疗新时代。”田辉介绍说。
作为山东省首家开展人工智能手术导航机器人引导下肺结节射频消融术的医院,该院胸外科团队已成功为数十例高龄、高危患者实施消融手术。除此之外,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同样也是山一大一附院的“王牌”,学科带头人田辉坚持“外科手术微创化,微创手术机器人化”的先进理念,建立了山东人工智能机器人微创手术流程,并推广至全国,推动了胸部疾病微创治疗的快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田辉及其团队首创的经剑突下切口行双侧肺部病变同期切除术,也为肺结节患者带来新选择。
“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广微创诊疗和加速康复的外科理念,对于肺结节的治疗,提出了‘三要三不要’原则,手术要做到简单化、普及化和实用化,不要复杂化、独特化和炫技化,而是患者获益最大化。目的就是让患者活得长、活得好,真正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同时,对于不能实施手术的患者开展AI机器人消融手术,包括冷消融和热消融等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田辉表示,“在AI人工智能背景下,将复杂手术简单化,简单手术标准化,标准手术流程化,让患者获益最大化,是我们临床的一个终极追求。”
解开“心结”破“结”局
肺结节诊疗的科学之道与智能未来
采访当天,从清晨8点至中午12点半,田辉及其团队就接诊了60余名患者,患者都得到了满意的诊治,解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然而,过度的担忧促使他们大量查阅网络信息,精神高度紧绷,反而陷入了不必要的焦虑漩涡。为此,田辉提醒:“面对肺结节,保持平和心态,开心生活,才是迈向康复的重要一步。在治疗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帮助患者解除心理负担,让他们能够真正回归社会和家庭,重新拥抱健康、快乐的生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升级,其在肺结节诊疗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深入。田辉表示,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直至今天的数字医学即AI时代。当前,AI在肺结节诊疗全流程应用广泛:筛查诊断时,AI算法快速精准识别结节,提升效率、降低误诊漏诊;治疗中,预测治疗效果和风险,为医生决策提供支持,智能导航手术确保精准安全;康复阶段,AI驱动康复机器人制定个性化计划并监测进展。
医院在该领域成果显著,获批山东省胸部肿瘤数字诊疗重点实验室和精品特色专科,获批智能外科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推动学科发展。医院将AI技术应用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肺癌中心平台建设,实现患者手术“安全、高效、微创、舒适与经济”。
“AI是必选题,而非选择题。”田辉强调,医护人员需紧跟时代,借助AI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未来,山一大一附院也将积极探索AI与医疗大数据、基因检测等前沿技术的融合路径,打造更精准的个体化诊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