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血的生命”

2007-03-21 00:00

     最近一些朋友看到宣传材料上说“在高压氧下没有血液也可以生存”的说法,来向我们咨询,因此有必要略加解释。这些朋友所说的是高压氧医学界无人不知的一项划时代的动物实验,当时高压氧医学正处于发展中的低谷时期,正是由于这项试验,重新燃起了大家对高压氧的兴趣,也打开了高压氧医学发展的新局面,因此,这个实验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个实验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荷兰医学家Boerema教授报道的,他发现如果一边从实验动物的动脉放血,一边从静脉等量补容,动物会很快死亡;但如果在3个大气压的高压氧舱里进行上述实验,当血红蛋白量减少到0.1g%时,实验动物的心电图仍无缺血性表现且生命体征正常,动物在0.3MPa纯氧舱内仍然能存活。这个“无血的生命”实验,使人们直观地看到了高压氧的疗效。
    
     高压氧为何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
    
     氧气在血液内运输,有两种方式:(1)溶解在血浆内的氧称为“物理溶解氧”;(2)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称“结合氧”。
    
     在常压下,血液输送氧主要是以氧合血红蛋白方式,每克血红蛋白可结合氧1.34ml,如正常人血红蛋白含量为14g/100ml血,氧饱和度为97%,则100ml血结合氧为18.2 ml %;其次是血浆中的物理溶解氧,但其量甚微,100ml血中约为0.3ml,故血氧含量总共为18.5ml/100ml血。
    
     正常情况下,动脉血氧张力与肺泡气中氧分压成正相关,肺泡气中的氧分压又与吸入气中的氧分压直接相关。在常压下呼吸空气,动脉血氧分压13.3kPa,血氧饱和度可达97%左右。再增加氧分压,结合氧也只能再增加 2%~3%。当动脉血氧分压达26.6kPa时;血氧饱和度即能达100%,当血红蛋白结合氧达到饱和时,若继续提高血氧分压,血红蛋白结合氧不再增加,说明高压氧对结合氧的量影响不大。而血浆内物理溶解氧的量却与动脉血氧分压成正比,随氧分压增高而增加。故在高压氧环境下增加的血氧含量,主要是指增加随血氧分压升高而升高的物理溶解氧。
    
     正常人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为5.6ml%。5.6ml%即血液流经组织时,组织从每百毫升血液中摄取的氧气量,亦即组织的需氧量。也就是组织从每100ml血液摄取5.6ml氧气,即能满足其代谢需要。当呼吸3个大气压纯氧时,每100ml动脉血中的物理性溶解氧可增至6.4ml(与常压下呼吸空气时的每100ml动脉血中溶解氧0.3ml相比,增加了20余倍),此数值已高于正常静息状态下每100ml动静脉血平均氧含量差5.6ml(即组织细胞代谢所消耗的氧量)。因此,单纯依靠血浆内物理溶解氧即可满足组织需要。所以,在血红蛋白量甚少或血红蛋白结合氧离解极少甚至完全不离解时,化学结合氧在总体供氧方面已无关紧要,而物理溶解氧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Boerema教授的动物实验中,在3个大气压高压氧环境下,即使血红蛋白量减少到0.1g%,实验动物的血管中没有正常的血液,但在动物血管内流动的液体所溶解的氧气分压约是常压下呼吸空气时的21倍,已完全可以满足机体正常需要的全部氧耗量。由此,实验动物可以暂时维持生命,称之为“无血的生命”。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