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诠释“大医精诚”
2007-03-23 00:00
一千多年前,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篇中,开宗明义地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并论述了“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精”与“诚”。
“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就是说,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世众多医家将“大医精诚”奉为行医修为的准则。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医患关系的一度紧张,令人不禁深思。时下,为医者将如何践履“大医精诚”?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原心外科主任王春祥同志用生命对“大医精诚”做了最好的诠释。
观其一生,他属于医学,属于病人。心脏外科的难题,只要他遇上,就锲而不舍地钻研,这使他的许多技术在省内领先一时。“医学的难题,其实就是病人身上的难题,病人的需要就是医生努力的方向”。这是他留给每一个医疗卫生工作者最宝贵的遗产。路上遇到病人,路边就是门诊;车上见到病人,车厢就是诊室。经常地,他为诊到的疑难病例忧心忡忡,废寝忘食地查阅文献资料,做动物试验,不解决不罢休。经常地,他为农村病人的艰苦穷困痛心疾首,一根手术线,他总是很节省地从一端打结,剩下的有一小段也不舍得扔,留给穷困病人免费使用,“一根线,两担粮”就是他对这类病人最贴心的感触。
当他身患癌症需要尽快手术挽救生命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把生的希望首先献给了他的病人,直到把收治的所有病人做完手术后,才放心地躺在了拯救生命的手术台上。在长达两年的治疗中,他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离开过病人,就连化疗、放疗都在办公室进行。即使在他生命弥留之际,还挣扎着从病床上坐起来,用尽全身力气为病人看病,他真正实现了“医生就要最后倒在工作台旁”的宏图大志。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高尚的灵魂却能超越时代而永生。大医有魂,其“魂”就是七个字:用心为病人治病。王春祥说:“当了一辈子外科医生,能得到病人的认可,这是我最大的幸福”。王春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被浓浓的幸福包围着,因为他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爱戴,无愧于“医生”的崇高称谓。
王春祥淡泊名利,固守清贫,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名与利的诱惑,他以一身正气、一腔热忱、一份执着,书写完美的人生,是医务工作者的楷模。
医乃仁术。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更需要有仁爱之心。王春祥把病人当成朋友,在他的眼里,病人只有病情轻重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是富贵还是贫家,他都一视同仁,精心救治。他处处为病人着想,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他把对病人的爱,融入每一个细节之中,一举一动都是情。
王春祥把品行看得比命还重。他一生廉洁行医,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从来不收一个“红包”,不拿一次药品回扣。他认为,廉洁是医生的本分,贪财图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当医生。如果一个医生把钱看重了,就会把病人看轻。他严于律己,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树立了医务工作者的崇高形象。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少数医务人员医德滑坡,拿“红包”、吃回扣、开大处方,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败坏了行业风气。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无影灯下,在诊室病房,活跃着千千万万的好医生,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民的健康日夜操劳。医疗卫生行业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王春祥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带着对患者、对事业和对亲人的诸多遗憾,王春祥主任匆匆地走了,但他给我们留下的,是用自己平凡朴实却难能可贵的行动续写的“大医精诚”的现代篇。
“大医精诚”并非仅仅是一种精神追求,更应当成为一种实际行动。
医生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但只要热爱人民、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精益求精,恪尽职守,就一定能成为人民爱戴的良医。我们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要像王春祥那样,对病人有强烈的责任感,真正为病人着想,诚心实意地为病人服务,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终生最高追求。我们学习王春祥,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弘扬正气,抵制歪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医疗卫生战线涌现出更多像王春祥那样值得病人托付生命的好医生!做王春祥那样的精诚大医,以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品质和满腔热忱、精益求精的精神状态,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就是说,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世众多医家将“大医精诚”奉为行医修为的准则。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医患关系的一度紧张,令人不禁深思。时下,为医者将如何践履“大医精诚”?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原心外科主任王春祥同志用生命对“大医精诚”做了最好的诠释。
观其一生,他属于医学,属于病人。心脏外科的难题,只要他遇上,就锲而不舍地钻研,这使他的许多技术在省内领先一时。“医学的难题,其实就是病人身上的难题,病人的需要就是医生努力的方向”。这是他留给每一个医疗卫生工作者最宝贵的遗产。路上遇到病人,路边就是门诊;车上见到病人,车厢就是诊室。经常地,他为诊到的疑难病例忧心忡忡,废寝忘食地查阅文献资料,做动物试验,不解决不罢休。经常地,他为农村病人的艰苦穷困痛心疾首,一根手术线,他总是很节省地从一端打结,剩下的有一小段也不舍得扔,留给穷困病人免费使用,“一根线,两担粮”就是他对这类病人最贴心的感触。
当他身患癌症需要尽快手术挽救生命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把生的希望首先献给了他的病人,直到把收治的所有病人做完手术后,才放心地躺在了拯救生命的手术台上。在长达两年的治疗中,他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离开过病人,就连化疗、放疗都在办公室进行。即使在他生命弥留之际,还挣扎着从病床上坐起来,用尽全身力气为病人看病,他真正实现了“医生就要最后倒在工作台旁”的宏图大志。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高尚的灵魂却能超越时代而永生。大医有魂,其“魂”就是七个字:用心为病人治病。王春祥说:“当了一辈子外科医生,能得到病人的认可,这是我最大的幸福”。王春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被浓浓的幸福包围着,因为他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爱戴,无愧于“医生”的崇高称谓。
王春祥淡泊名利,固守清贫,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名与利的诱惑,他以一身正气、一腔热忱、一份执着,书写完美的人生,是医务工作者的楷模。
医乃仁术。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更需要有仁爱之心。王春祥把病人当成朋友,在他的眼里,病人只有病情轻重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是富贵还是贫家,他都一视同仁,精心救治。他处处为病人着想,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他把对病人的爱,融入每一个细节之中,一举一动都是情。
王春祥把品行看得比命还重。他一生廉洁行医,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从来不收一个“红包”,不拿一次药品回扣。他认为,廉洁是医生的本分,贪财图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当医生。如果一个医生把钱看重了,就会把病人看轻。他严于律己,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树立了医务工作者的崇高形象。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少数医务人员医德滑坡,拿“红包”、吃回扣、开大处方,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败坏了行业风气。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无影灯下,在诊室病房,活跃着千千万万的好医生,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民的健康日夜操劳。医疗卫生行业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王春祥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带着对患者、对事业和对亲人的诸多遗憾,王春祥主任匆匆地走了,但他给我们留下的,是用自己平凡朴实却难能可贵的行动续写的“大医精诚”的现代篇。
“大医精诚”并非仅仅是一种精神追求,更应当成为一种实际行动。
医生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但只要热爱人民、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精益求精,恪尽职守,就一定能成为人民爱戴的良医。我们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要像王春祥那样,对病人有强烈的责任感,真正为病人着想,诚心实意地为病人服务,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终生最高追求。我们学习王春祥,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弘扬正气,抵制歪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医疗卫生战线涌现出更多像王春祥那样值得病人托付生命的好医生!做王春祥那样的精诚大医,以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品质和满腔热忱、精益求精的精神状态,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