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 不如你们茁壮成长

2017-03-10 15:16郭跃华

    3月9日下午,新生儿科病房内处处洋溢着幸福、快乐的气氛。自2016年“5.20为爱养护—早产宝宝回家”活动后,去年出院的超早产宝宝们再次“回家省亲”。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为他们精心布置了聚会的场所,买来玩具、小食品、育儿书籍,休息及夜班的护理姐妹们也特地从家里赶来,见证一下自己曾经付出心血护理过的骄傲成果。

    23周出生的棒小伙壮壮如今已经能在妈妈一只手的搀扶下走路,在眼科杨少远主任的精心随访下,眼睛在生后5个月时,终于成功毕业,当看到移动玩具时,能表现出恐惧、愤怒,还会适时地撒娇发嗲;25周出生的浩浩,人如其名,当27周出生的萌萌妹妹与其争夺玩具时,表现出“浩然正气、绅士风度”,独自迅速爬走。



    佳怡出生时30周,但却是经历了大风大浪的孩子。由于是小于胎龄儿,宫内发育受限,体重只有1公斤,伴发肠管畸形,但由于妈妈数次妊娠均以失败告终,所以家属对这个孩子及医院都寄予了相当高的期望。生后不久,综合各种因素,迎难而上,由小儿外科曲大夫为其实施了畸形肠管切除并造瘘术。术后孩子又坚强地克服了重重难关,如今成长为一名秀气爱笑的小女生。  


    2012年WHO发布了全球早产儿报告,对早产儿进行了分类和定义,提出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 EPI)的概念,即胎龄<28周的早产儿。发达国家已普遍接受该概念,并且非常重视对EPI的救治,但我国有些教科书中早产儿的定义仍为胎龄<37周且≥28周,将胎龄<28周的早产儿排除在外。EPI母亲大多数为高龄孕产妇,患多种疾病,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占三分之一,这些母亲及家庭非常渴望得到一个孩子,虽然是EPI,但仍然倍加珍贵。随着EPI存活率的提高,后遗症发生率下降,同时随着经济状况的明显改善,家长希望救治的意愿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大龄产妇日益增多,产科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迎来了巨大的考验。在新生儿重症监护过程中,EPI的救治技术是最复杂、最精细、难度最高的技术,需要良好的医疗条件,精准的仪器设备及技术精湛、团结协作的多学科医护团队为其保驾护航。


    我院新生儿科自2009年成立以来,在医院领导及相关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始终秉承我院的“尊重患者,敬畏生命,用心做事,把每一个诊疗流程都做成精品”的理念,找准定位,不断创新,持续发展,将EPI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并进行了完善的随访,在儿保科的延续治疗下,后遗症率显著下降,使不幸的家庭在我院得到幸运,看到生命的奇迹,真正使人文理念落地生根。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