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2-04-23 14:31妇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小学时就反复听老师念叨,那时觉得它意思简单易懂,就是教育我们不能死读书,要理论与实践结合,勤动手、勤思考,真正把书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然而工作一年半,今天病例讨论会上听荣主任讲这句话,方才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大脑中积累的知识、那一条条的方法、原则只有被自己灵活、正确的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才表示你已经把它掌握了。读本科时,因为喜欢临床,也因为考试严格,手中的教材看了又看,读了又读,那段时间,甚至把考试当做享受,看到题目,就恨不得立即把最后的答案写出来。当时觉得自己知道好多,想尽快走进医院医治病人,直到实习时真正面对病人。简单的细菌性阴道病的病人把化验单摆在我面前等我说出所以然,我的大脑却一阵发蒙,根本没有了想象中的一二三。我乖乖的把检验结果放在导师面前,听她怎么给病人解释,教病人如何用药。几次接触病人后的大脑混沌和语无伦次让我意识到,给病人看病不是考试,它需要书本上的条条目目,而且是被精心取舍、重新组合后的最佳条目,但更需要的是要把这些条目与不同的病人准确的搭配在一起。考试有阅卷人,答案错了大不了少得几分,改过就OK了。看病却没有阅卷人,所以那时我就意识到,当医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病人走出诊室前就应该预想到可能的结果,而自己需要让这种结果得到尽可能高的分数,因为你的答案关系的是病人的疾苦,答案错误意味着病人需要忍受更长时间的痛苦,甚至付出生命。所以临床实习期间,我学会少说话,更多的去聆听、观摩,学习如何跟病人交流,如何为病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直到感觉自己能流畅的回答病人的问题,解答他们的困惑。
工作时间越长,越感觉到当一个好医生好难,教材上的理论没错,是条理的、清晰的,可面对的病人却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病人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她们不同的意愿。要想成为一名好医生,就需要把大脑中教材上的条目跟不同的病人糅合,医治她们的病痛,满足她们的意愿。所以说只会考试答题的医学生还不是医生,不懂得灵活运用知识、因人而异的医生亦不是好医生。
选择了医生这个特殊的职业,不但意味着需要比别人读更多的书,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而且意味着需要做好处理更加复杂人际关系的准备。同样的病人,接受同样的治疗,只是经手不同的医生,病人最终的满意度就大相径庭。因此,从一开始就给自己一份责任感、一颗同情心,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去感受病人的思想。让病人接受自己的知识、能力,由此得到的结果才不是“病灶消失了”,而是“病人痊愈了”。教材给了理论,却没教我们如何交流,所以放下课本的同时,还要记得学习如何让病人感到安全和满意。
“绝知此事要躬行”,此句话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对于临床医生,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的。但实践固然重要,并不像此句表面上理解的:事事都必躬亲。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化膨胀、高效率至上的社会。就个人而言,参加临床工作一年半,典型的小大夫,而从小大夫到大大夫的转型需要的正是丰富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我个人认为,实践可以是现实实践也可以是想象的实践。抓住机会,接触不同的病例,掌握不同病种的治疗原则,这就是现实的实践。对于错过的典型的或稀有的病例,要学会“设身处地”,模拟、想象实践。当然,别人的错误也可以成为自己学习的素材,因为我们需要的不单是正确经验的积累,还有错误事件的避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但可以拿别人的错误告诫自己。”面对复杂的医患关系,再次提醒自己:用心去学习;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样的事情让自己去面对,会是什么样的结局;错误可以犯,但经历过的、见过的、听过的错误却不应该犯。
身为医者,没有知识固然不可,只有知识没有能力亦举步艰难。初涉医界的我们,固然需用过饱和的自信心去维持“气场”,但更多的时候是需要重新认真的思考一下陆游的这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感谢荣风年主任,给我们思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