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谱写优质护理服务新篇章
2010-04-23 00:00
针对如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了多次学习和讨论《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大家统一了思想:决定结合本科室特点从一点一滴的细微工作入手,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从基础护理着手,实践 “优质护理服务”贴心工程。为此,我们科室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实行弹性排班,实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心内科全体护士秉承优质护理的服务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把优质护理落到实处。一踏入心内科十六病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极具特色的“科普走廊”,墙上悬挂着心内科简介、咨询方式、专家介绍、常见疾病的症状治疗、预防急救处理、各种介入手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给患者创造一个满意的就医服务环境,不仅使患者熟悉自己的主治医生、了解了自身疾病,增强了保健意识,更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站最显著的位置挂着一幅牌匾“俯闻心声,甘润心田”这八个大字时刻的告诫着我们,多用心,多倾注些爱,多投入些关怀,病人需要的不只是身体上的照顾,更是心的呵护。病人一入院,虽然取消了一些入院评估、健康教育等护理文书的书写,但是我们护士却需要更全面的了解病人的情况,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病人的护理级别,通过分级护理,我们不但要把生活护理做到实处,把专科护理做到精处,还把心理护理做到细处。病人住院后,有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需要有人陪护,这样既增加了家属的负担,同时也给病房管理带来不便。而分级护理通过协助病人进行各项生活护理,解除了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既增加了护患沟通,又大大降低了陪住率。我们通过自筹资金购买生活护理需要的各项必需品:毛巾、肥皂、洗发露、吹风机、梳子等,各种生活用具一应俱全,极大的方便了病人的日常生活。
作为一名工作近一年的年轻护士,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年来发生在心内科的点点滴滴的变化,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许多,每天都是新的开始,面对着形形色色的生命,我们希望我们多流一些汗水,从而让病人和家属少留一些眼泪。我们希望我们的关心、热心、耐心、细心会让每一位病患放心.会让每一位患者体会到我们满满的爱和满满的关怀。
+26床的老奶奶患有冠心病,长期头晕、胸闷、憋喘,在家条件差、寒冷怕感冒、不舒服等诸多因素,三四个月内都没敢洗头洗澡,韩梅护士长和高老师主动解释做工作,在经同意后要求帮患者洗头擦澡,洗完后立即吹干头发,奶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15床的王奶奶是一个孤寡老人,上一次住过院后一直和我们保持联系,旧病复发,魏老师主动帮其安排床位,询问病情,因为走路不方便,安排帮助检查,每天帮助奶奶打水打饭,受到好评。
14床的Bruce是美国人,在德国生活30多年,因慢性心功能不全、扩张型心肌病、室性早搏、高血压病于4月13日由急诊转入我科。侯主任和护士长高度重视,为其安排单间。Bruce是著名的声乐教授,刚来中国不久,由于语言不通,沟通成为我们最大的困难。起初我们只能用简单的几句英语向他问问好,生活与疾病的指导更无从谈起。下班后我们搜集了大量实用护理英语进行学习,各方面我们都能用流利的英语向他解释,实在不知如何叙述的就进行表演,他都能理解,配合得十分默契。待Bruce先生病情稳定后,征得他的同意,董老师和魏老师决定给他洗头,洗完后他拿出自己的啫喱把已经花白的头发抹的锃亮,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very good,perfect”。
各个老师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在给予患者生活护理的过程中,指导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的发现病情变化。当美丽的笑脸重现,一声声真心的感谢,包含着护士无数艰辛的付出。每天的工作是忙碌的,却也是充实的,短暂的午饭时间,脑子里是外面的病号,是外面劳累的同事,我们每一位护士之间,也学着理解,学着包容,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者分担。满满的爱,对每一位患者,也对每一位同样拼搏的她。她们正用一言一行谱写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新篇章!
心内科的工作特点是“多、难、重、急”,每天出入院的患者又很频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精湛的技术,真诚的服务态度。真正用实际行动做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引领护理工作跃上新台阶。如今心内科又充实了鲜活的力量,增加了四名新护士。优质的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