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谱新篇 援海北州一院医疗队纪实
2019-09-11 16:07援青医疗队
根据山东省委组织部安排,我院派出的由张淑香、闫一兵、徐宗珍、王慎会等组成的医疗专家组于2019年7月25日飞赴青海,开始对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为期1年半的“组团式”帮扶。至今已一月有余。
医疗组经过1周的严格岗前培训,于8月2日正式进驻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入院后,州一院组织了简洁而又热烈的见面会,会后各位专家便进入相应岗位开展工作,张淑香主任被任命为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该院位于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这个曾经孕育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高原小镇,虽然海拔只有3180米,确是出名的“断氧带”,空气含氧量仅为济南的60%。初到西海镇,大家高原反应非常严重,氧饱和度在85%-90%,心率在100-120次/分,只能缓慢行走,否则就会感到憋喘、心慌,队员们笑称“我们是太极步伐”。困扰队员更大的是睡眠和头痛,须吸氧和口服止痛药才能入睡。且一直是浅睡眠状态,经常因缺氧而突然惊醒,很难再次入睡。但缺氧不缺精神,大家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繁忙工作中去。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整体实力偏弱,各位专家一边工作,一边调研,针对医院的发展方向及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计划并有序开展。
张淑香院长接受任命后,主管全院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初期的调研,已按照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四项工作:召开医院质量与安全大会;进行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知识系列培训,构建海北州一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完成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工作。以州一院为依托,开展全州静脉血栓VTE综合防治管理。
张淑香院长在进行全院总体布局的繁重工作之余,深入基层,到海北州四个县市区调研巡诊,到三角城卫生院、金坛卫生院、甘孜河卫生院、哈尔盖卫生院进行胸痛中心建设理论技能培训与指导,对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理论技能及仪器设备系列培训等多项工作。
州一院外科把腔镜微创手术和急诊外科作为他们的发展方向,徐宗珍副主任医师发挥自己的长处,结合州一院的实际特点,确定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等手术作为一期重点手术,从手术解剖到手术技巧,从手术要点到术后管理,从理论到实践等多方面、立体化给予指导,手术台上手把手指导,并让年轻医生亲自操作,尽快使医院的外科水平能够在海北州领先,成为区域性微创医疗中心。
王慎会副主任医师开展了多项高难度的麻醉病例,B超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等新技术,填补了海北全州的空白;类风湿脊柱严重变形患者、96岁畸形患者等等高难度腰麻一针成功,为王慎会副主任赢得了“王一针”的美名。他深知“授之以渔”的道理,在细致操作的同时,均会向当地医生详细讲解,局麻、腰麻、硬膜外,血流动力学等等不厌其烦,并手把手的传授,得到当地医生的称赞。当地手术医生说:“有王主任给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就放心了,病人也不用向外地跑了”。
小儿科闫一兵副主任医师到科室之初,就积极倡导建立科室学习氛围。首讲内容是“儿科医师的基本功:儿童液体疗法”,对急性腹泻并脱水、营养不良、急性感染、急性肾炎的液体疗法予以讲解、真心指教,提高科室业务水平。一月来,共查房120人次,收治病人20人次,通过早查房,针对当地儿科常见的“疱疹性咽峡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支气管肺炎”等疾病,结合患者,将上述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共识、最新进展进行讲解,既保证了医疗安全,又有利于低年资医师的培养。并进行多次有针对性的病例讨论,例如“感染性腹泻”“发热”等。通过近一月的工作,科室积极向上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医疗组在做好医院工作的同时,积极举行各种义诊及巡诊。参加州卫健委组织的“大爱高原行”活动,到武警支队,海晏县、牧区等义诊巡诊多次,并参加海北州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四县巡检。
援青医疗队员身在青海,但心系家乡,当家乡遭遇洪涝灾害时,积极为山东受灾父老乡亲捐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目前山东援青组团医疗第六党支部已经成立,共有包括我院、省立医院、省中医院和滨医附院援青党员13名,张淑香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
我院领导对医疗组非常关心,在医师节,王一兵书记、胡三元院长等院领导通过视频给医疗组带来关心与祝福。医疗组刚到青海时,徐民副书记代表王一兵书记电话询问医疗队的生活及工作情况,关怀备至。以赵庆平州长为首的援青管理组及医疗领队王鲁主任也给予医疗组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关爱。医疗队员们备受鼓舞,均表示一定不负众望,不畏艰难,不怕苦累,克服高原缺氧及严寒,圆满完成援青任务,为千医争光,为山东添彩。

医疗组经过1周的严格岗前培训,于8月2日正式进驻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入院后,州一院组织了简洁而又热烈的见面会,会后各位专家便进入相应岗位开展工作,张淑香主任被任命为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该院位于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这个曾经孕育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高原小镇,虽然海拔只有3180米,确是出名的“断氧带”,空气含氧量仅为济南的60%。初到西海镇,大家高原反应非常严重,氧饱和度在85%-90%,心率在100-120次/分,只能缓慢行走,否则就会感到憋喘、心慌,队员们笑称“我们是太极步伐”。困扰队员更大的是睡眠和头痛,须吸氧和口服止痛药才能入睡。且一直是浅睡眠状态,经常因缺氧而突然惊醒,很难再次入睡。但缺氧不缺精神,大家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繁忙工作中去。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整体实力偏弱,各位专家一边工作,一边调研,针对医院的发展方向及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计划并有序开展。

张淑香院长接受任命后,主管全院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初期的调研,已按照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四项工作:召开医院质量与安全大会;进行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知识系列培训,构建海北州一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完成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工作。以州一院为依托,开展全州静脉血栓VTE综合防治管理。
张淑香院长在进行全院总体布局的繁重工作之余,深入基层,到海北州四个县市区调研巡诊,到三角城卫生院、金坛卫生院、甘孜河卫生院、哈尔盖卫生院进行胸痛中心建设理论技能培训与指导,对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理论技能及仪器设备系列培训等多项工作。

州一院外科把腔镜微创手术和急诊外科作为他们的发展方向,徐宗珍副主任医师发挥自己的长处,结合州一院的实际特点,确定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等手术作为一期重点手术,从手术解剖到手术技巧,从手术要点到术后管理,从理论到实践等多方面、立体化给予指导,手术台上手把手指导,并让年轻医生亲自操作,尽快使医院的外科水平能够在海北州领先,成为区域性微创医疗中心。

王慎会副主任医师开展了多项高难度的麻醉病例,B超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等新技术,填补了海北全州的空白;类风湿脊柱严重变形患者、96岁畸形患者等等高难度腰麻一针成功,为王慎会副主任赢得了“王一针”的美名。他深知“授之以渔”的道理,在细致操作的同时,均会向当地医生详细讲解,局麻、腰麻、硬膜外,血流动力学等等不厌其烦,并手把手的传授,得到当地医生的称赞。当地手术医生说:“有王主任给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就放心了,病人也不用向外地跑了”。

小儿科闫一兵副主任医师到科室之初,就积极倡导建立科室学习氛围。首讲内容是“儿科医师的基本功:儿童液体疗法”,对急性腹泻并脱水、营养不良、急性感染、急性肾炎的液体疗法予以讲解、真心指教,提高科室业务水平。一月来,共查房120人次,收治病人20人次,通过早查房,针对当地儿科常见的“疱疹性咽峡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支气管肺炎”等疾病,结合患者,将上述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共识、最新进展进行讲解,既保证了医疗安全,又有利于低年资医师的培养。并进行多次有针对性的病例讨论,例如“感染性腹泻”“发热”等。通过近一月的工作,科室积极向上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医疗组在做好医院工作的同时,积极举行各种义诊及巡诊。参加州卫健委组织的“大爱高原行”活动,到武警支队,海晏县、牧区等义诊巡诊多次,并参加海北州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四县巡检。

援青医疗队员身在青海,但心系家乡,当家乡遭遇洪涝灾害时,积极为山东受灾父老乡亲捐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目前山东援青组团医疗第六党支部已经成立,共有包括我院、省立医院、省中医院和滨医附院援青党员13名,张淑香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
我院领导对医疗组非常关心,在医师节,王一兵书记、胡三元院长等院领导通过视频给医疗组带来关心与祝福。医疗组刚到青海时,徐民副书记代表王一兵书记电话询问医疗队的生活及工作情况,关怀备至。以赵庆平州长为首的援青管理组及医疗领队王鲁主任也给予医疗组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关爱。医疗队员们备受鼓舞,均表示一定不负众望,不畏艰难,不怕苦累,克服高原缺氧及严寒,圆满完成援青任务,为千医争光,为山东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