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节专题:孙青、赵飞分别获评山东省医师协会十佳女医师、十佳青年医师

2019-08-21 09:21医务处

    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山东省医师协会于8月19日召开表彰庆祝大会。会上,我院病理科孙青主任医师获评第八届“山东省十佳女医师”,中医科赵飞副主任医师获评2019年度“山东省十佳青年医师”。



 

    在家人眼中,她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在同事眼中,她是医疗工作者的排头兵和标杆;在患者眼中,她是德艺双馨的仁医,她就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病理科孙青主任。

    孙青,病理科主任,医学博士,美国GEOGETOWN大学LOMBARDI癌症中心博士后,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交流促进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常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病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山东预防医学会肿瘤早诊早治分会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临床病理科医师分会前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分会前主任委员,山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中华肿瘤预防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和《山东医药杂志》编委等。

    与时俱进 锐意进取 
   
    工作37年来,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默默耕耘,刻苦钻研医学知识,积极改进诊断技术,提高诊疗服务水平,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病理医疗事业。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8部。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作为承担者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创新三等奖1项;作为参加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先后被中华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被省卫生厅评为“医疗质量效益年”活动先进个人和医德标兵,授予“两好一满意示范标兵”并荣立二等功和全省卫生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并荣记三等功。

    2001年4月在省内率先发起成立了“山东省病理质量控制中心”,组织制订了《山东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基本标准》和《山东省医疗机构病理质量管理规程》等,并在2001年对我省各级医院病理科的现状进行书面调查的基础上,多次组织专家组,对全省17地市所有二级以上294家医院所属的病理科工作进行了全面质量检查和督办,对促进我省病理学科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除每年组织举办多次各种类型的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外,2005年8月至2017年5月,先后邀请全国40余名病理学专家举办了六期全省所属各级医疗机构1000余名病理医师和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班,无论其组织形式还是涉及范围,均开创了全国病理行业的先河。经过上下一致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全省病理专业队伍的素质和诊断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了大力提升。全国各地专家对我省的病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提高了我省病理质控工作在全国的知名度。

    立足本职 扎实工作 
 
    幸运缘于敬业,压力来自责任。作为全省病理学科带头人,在病理诊断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很多慕名前来求教和求诊的人员,孙青主任总是以高超娴熟的技术、扎实的临床经验给来询人员满意的答复。有一名背部肿物的患者,先后去了省内外多家知名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就诊,均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家人十分痛苦。在最后无奈准备接受化疗前,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孙青主任会诊,孙青主任经过耐心询问病史和细致的镜检,否定了之前恶性肿瘤的诊断,而诊为一种炎性增生性疾病,避免了病人的化疗之苦,给了病人重生的希望。患者后来又将病理标本送到了美国休斯敦肿瘤防治研究所再次确认,结果同孙主任的诊断完全相符。1年后,病人家属特送锦旗“明断秋毫,精益求精”以表万分感激之情。她不但自己有精湛的诊疗技术,而且重视科室年轻人员的素质提高,她标准很高、要求严格,注重每一个工作细节,带领科室人员严格落实操作规范,努力提高医疗质量,不断增强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正是由于她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才使科室以其严格的科学管理、高质量的内涵服务和高水平的诊断技术赢得了病患者和临床医生的信任,在省内外病理界以及医院中享有较好的声誉。2002年担任病理科主任以来,连续多年获得院综合目标管理一等奖,并多次被评为文明科室和“巾帼文明岗”。科室现为山东省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山东省远程病理诊断中心,山东大学“985”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山东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法医司法鉴定中心,山东省住院医师培训基地。2011年荣获山东省卫生系统质量品牌。2014年被山东省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文明岗”。

    无私奉献 行业楷模 
  
    作为一名医生,她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把无限的激情倾注在祖国的医学事业中,无私奉献,治病救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赞誉,堪称医生的楷模。2011年2月的一天,一例急症手术的术中快速病理送到病理科。值班的大夫阅片后,觉得没有充分的把握确诊。刚刚做完肝血管瘤切除手术后不足一星期的孙青主任,身体还非常虚弱,仍在卧床输液。可听到有疑难冰冻病理后,她毅然打起十二分精神,饭也没顾得吃,将显微镜搬到病床上,快速、准确地对病情作出了诊断,满足了临床科室和病人的需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她努力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职责。

    唐代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孙青主任就是这样一位大医仁医。行医三十余载,甘苦心自知。孙青主任工作中沉稳、睿智,以一腔热血、饱含爱心的积极心态,以奋发进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疗卫生工作者执着、敬业、奉献的精神!






 
    赵飞,医学博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主任,医院中医教研室主任。2017年荣获山东省巾帼建功标兵。
 
    不忘初心  大医精诚
    
     从医的初心是“大医精诚”。裘法祖先生曾说过“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心怀仁慈,怜悯苍生,德才兼备,精于术数,这是每一位从医者当初立下的誓言。从医18年来,她一直奋斗在临床第一线,从一名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牢记誓言,不辞艰辛,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精湛的医技、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受到患者和同事的一致赞誉,年门诊量及收住院病人数院内名列前茅。

    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值班听班,无论门诊会诊,病人的需要就是无声的命令,随叫随到,几乎没休过一个安静的节假日。由于病人多,她总是提早上班,推迟下班,真正做到“5+2”、“白+黑”。看到病人满意的笑容,听到病人家属感激的话语,深深感到作为医生的幸福,为自己当初选择了白衣天使这个职业而自豪。

    岐黄之技  仁心仁术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富有爱心、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心,更要具有高超过硬的医疗技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然繁衍昌盛,人数众多,中医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对于众多常见病及疑难病,对于保健养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中医从业者背靠祖国传统医学这棵大树无疑是幸运的,但也同时承担着传承挖掘与发扬的责任。

    在工作中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应用新经验、新技术,为广大患者服务。2012年成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跟随脉诊大师金伟先生学习金氏脉学,在医疗实践中运用金氏脉学对疾病做基本的定位定性诊断;省内率先开展了脐针、浮针治疗疑难病症及疼痛性疾病,取得了非常突出的临床疗效,以特色技术“简便效廉”解决病人的痛苦,受到了民众的关注,获得广大病员的广泛赞誉。每周四专家门诊时间,往往一号难求,每天诊疗近百人。中医讲究精细地望闻问切,再加上针灸等治疗,诊治一位病人往往超过十分钟,这就使得门诊工作时间从早八点前到晚八点,近十二个小时不间断地与病人交流、思考、诊断、治疗,经常当场就为病人解决问题,减轻病痛,虽然非常劳累,但看到病人惊喜的眼神,一切疲惫荡然无存。

    中医在治疗许多疾病,尤其疑难杂症方面,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记得一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老人,因地处农村,医疗条件落后,这一病痛折磨了他三十年,不分昼夜的疼痛让他生不如死,他多方打听来到了赵飞的门诊,在细细诊察后,她很有信心地对他说“这病咱应该能够治疗,而且咱尽量花最少的钱”,话音未落,老人老泪纵横,险些跪下,经过悉心治疗,老人的病痛得到完全缓解。此后老人每年总是不忘托人问候。其实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病人的痊愈就是最大的奖赏。

    中医治疗疾病能够疗效迅速,并非人们臆想的“中医慢郎中”。一位马姓病人因严重的“臂丛神经损伤”导致剧烈的疼痛,困扰其多年,无法睡眠,甚至无法平躺,痛苦不堪,经人介绍来到赵飞的门诊,经仔细分析后,为其针灸治疗,当场病痛明显减轻,精神面貌彻底改善。后来,他经常到赵飞的门诊做免费宣传员,逢人便竖大拇指,连连称赞。

    在长期的医疗工作中,她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每一位患者都是老师,感谢每一位患者,是他们的信任成就了她,她要以更精湛的医术回报每一位患者,回报社会,这是医者的责任。
 
    春风化雨  点石成金

    医院有100余家合作医院,几乎覆盖全省,这些医院是传授经验、播撒医学种子的最佳去处,利用好这个平台,能够将从医经验惠及更多的病人。许多县级医院的中医科都相对弱小,发展举步维艰,关键就是缺乏特色技术。为帮助他们学科提升,坚持“请进来”,为其创造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的条件;“走出去”,到当地医院参与门诊、查房,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倾囊传授,让他们感受到职业希望,极大地振奋了他们继续从事中医的信心。每当听到前来进修、学习、合作的同仁们由衷地赞叹“不虚此行”时,她都会感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欣慰。作为第一个进驻临沂金锣医院的专家,迅速适应当地有限的医疗条件,充分调研当地居民的多发病高发病,从无到有一手创建中医科,根据现有人员的基础,为科室准确地定位优势病种,手把手教会当地医生特色医疗技术,在当地医疗界及病人中创下了极高的声誉。

     她多次参加全国学术会议,把所学的知识积极运用到临床实践,并多次举办国家及省级学术会议,推广自己行之有效的治疗经验并与同行学术交流。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18年如一日辛勤地耕耘在医疗服务第一线,18年的从医生涯,用心对待每一位病人,牢记“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神圣使命,把治愈病人当作是自已最大的快乐,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为服务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