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润物无声
2012-03-12 11:29中医科
旧时启蒙读物《三字经》的开篇语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两队小兵,一队向善,一队向恶。而善念,是和我们的本性相依相存的。当今社会,因为种种原因,向善的小兵,往往被抑制在了心灵的角落。某些特殊事件的放大效应,让民众更多体现出来的,是漠视,甚至敌视。
前几天,在济南出现了一件小有影响的代言事件:农民歌唱家朱之文,要代言某民营皮肤病医院。朱之文是一个小学二年级没毕业的农民,凭着对歌唱的热爱和执着,苦练三十年,终于练就了天籁之音,华美圆润的美声唱法让世人惊为奇人,最终以一首《我要回家》唱响春晚。而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淳朴、坚韧、执着、善良等优良品质更是人们追逐关爱他的动力。对于代言事件,他的粉丝“珍珠”却表现出一致地反对,哪怕是成立“朱之文公益基金”。整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理智的人有理有节地反对:“私营医院根本目的在营利,哪有公益可言?!私立医院没有募集慈善基金的权利!”更有过激者情绪漫延到对整个医疗行业的敌视。
我困惑:医生,一向被誉为“天使”的我们,在辛勤付出的同时,却收获了“白狼”的“光荣称号”。对于朱之文代言民营医院,民众为什么要一致反对,哪怕成立“公益基金”?
学医之初,还记得祖父特意把我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向我进行医德的启蒙:“心不如佛者不成医,技不如仙者不成医”。这是他,一个虽平凡却享誉乡邻的郎中所奉行的行为典范,也是对我将来从事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提出的至高无上的要求。老人家仙逝时不远千里、翻山越岭迢迢送葬的患者、乡邻站满了村前的空地,他们用脚步和哀伤诉说着逝者的医德和大爱,也是对一个从医一辈子的平凡郎中的最高褒奖。
为什么现今医患关系不能象老人家那时和谐?反思中,我深深感念:不信任,是整个社会漠视的根源,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首先想到你有没有用不该用的药,做不该做的检查。不怪患者对我们的猜疑和误解,是因为他们有误解和猜疑的理由。那么,做为医生的我们,是怨患者“多事”,还是做好我们自己,多沟通,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解除他们的困惑和误解?
其实,改变我们自己更重要。因为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
祖父说:“心不如佛不成医”,怀慈善之心,患者之痛感同身受,才会想办法提高技艺,尽己所能去为患者解除病痛。
“技不如仙不成医”,手到病除,是患者对每个医生的期望,在现实中却是难以实现的。一个好医生,不是你百病皆治,而是你能治疗得了的病,你要想尽办法去治疗;你治疗不了的病,不要耽误病情,尽可能地为病人推荐合适的医师。
因此,好的医生,你必须先“善”。
而慈善事业,包含着“扶危、济困、助医、助残、助学”诸多方面。医生的职业、医院的职能,是“救死扶伤”,从广义上讲,就是“慈善事业”的一部分。因此,善行,应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点滴之中。
“慈善医院”,“山东省慈善总会千佛山医院工作站”,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履行好日常工作,只是“助医”中的一部分。慈善医院,慈善工作站,还赋予了“扶危、济困”等内容。在“山东省慈善总会千佛山医院工作站”启动仪式上,我高兴地看到,除了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以“助医”外,医院还拿出100万现金,全体职工捐献近15万元,企业也有不菲捐赠,使慈善基金的基石更坚实。面对经济困难的患者,有技术力量的我们不再因为患者无力承担相关费用而进退两难。患者筹集一点、基金救助一点、医生节约着花一点,也许那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能再享美好人生。
想起刚来医院,作为“珍珠”的我,遇到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小姑娘,骨髓配型已经成功,只是无钱进行手术治疗。他的父亲在网上向朱之文的粉丝“珍珠”求助。看到孩子的情况我请来了孩子的父亲,联系血液科的毕可红主任和黄宁主任,想为孩子做点什么。两位主任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孩子的父亲并表示可以尽力去帮助他。我们相约,捐赠一点、救助一点、家庭筹措一点、省着花一点,孩子一定能在我们手里得救。海内外“珍珠”的善款及社会的救助让医疗费用的缺口越来越小,也让孩子看到了生的希望。虽然孩子因为髓髓配型在90医院而最终在那边成功骨髓移植,没有选择我们医院,这也是我们慈善救助的一个成功范例。
“慈善工作站”成立现场,肾移植成功患者及家属的肺腑感言,更是医疗行为与慈善救助的完美体现。“亲体肾移植救助专项”的同步启动,相信会有更多的患者和家庭受益。我们是山东省唯一的省级“慈善医院”,“山东省慈善总会千佛山医院工作站”的启动无疑将为我院慈善助医的行动提供强劲的动力。
虽然当今医患关系紧张,不再象祖父行医时那样纯朴和谐。但上善若水,润物无声,做好我们自己,借助“慈善工作站”成立东风,以千医之力,擎起医德医风大旗,让大家看到,“天使不曾远离,天使就在千医”!让海内外“珍珠”看到,真正的慈善医院、慈善基金,在千医已生根、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