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医,梦起航的地方
2015-08-20 10:29内分泌科
家是风雨之中温馨的港湾,家是磨难过后汹涌的泪泉,家是妈妈身上淡淡香皂的味道,爸爸威严的语音,家是孩子们深夜的呢喃,是须眉男儿回首处洒落的柔情万端。对我们每一个千医人而言,千医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地方,千医就是我们温暖的家。
时间就像一列飞速行驶的列车,转瞬之间,我来到千医已将近1年。依稀记得我刚刚踏进千医的那天,心潮澎湃,怀着满腔热血要在这里做出一番事业,证明自己的价值。孙院长掷地有声的讲话犹在耳畔响起: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国内一流的省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我们的理念是尊重患者,敬畏生命,用心做事,把每一个诊疗流程都做成精品;我们的战略是发展规模适度,突出品牌特色,走高新技术之路,走高水平人才之路;我们的精神是仁爱、严谨、务实、创新。我们的愿景是让千医在社会上更有地位,千医人更受尊重。是的,“让千医在社会上更有地位,千医人更受尊重”,虽是极其质朴的一句话,但却是千医几代人的梦想!
踏上工作岗位,从点滴的工作中,我真正体会到做为医者的辛酸;从榜样的事迹里,我理解到敬业的内涵。从繁琐的资料查询、从严谨的病例讨论、从面对病人的微笑、从在寒冷的冬季听诊前自己先捂热听诊器、先搓热手等这些小的细节,让我感受到前辈们对医学的精益求精和对病人的无限关爱。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医者的仁心、仁爱,看到了他们在为群众健康服务的道路上不断绽放的生命光彩!他们是一面旗帜,诠释着生命和爱的意义。他们是我们所有医务工作者的榜样。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模范和榜样,如我们的科主任廖琳,从医近三十年,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做着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事。记得有一天我值夜班,凌晨时分,一个老年病人突然气急、呼吸困难,我立即给予吸氧,测血压脉搏正常,观察10来分钟病人诉仍未减轻。我在等待会诊医生来助阵,这时家属急切地询问廖主任在不在。我听着窗外凛冽的风雨声,犹豫再三拨通了廖主任的电话,说明情况,廖主任说“好,一会就到”。这是我们主任常规的回答,我们熟悉的回答。多年来,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只要病人有需要,即使深夜,即便是刮风下雨,她也会立即赶到,认真的处理病人。糖尿病大多数患者和医生都很为极其简单的病,单就调节血糖而言,既需要技术,又需要耐心,还需要患者的配合,廖主任总是面带微笑的向患者解释病情,交代饮食、运动和用药的各项注意事项。就是这些常规的工作诠释着她对病人的负责及对工作的热情。
冰心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长途点缀的香花弥漫,是穿越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我觉得这是对行走于病人之中千医全体职工的最好诠释。很多医生都认为内分泌科很清闲,没有什么急重症。其实低血糖是非常危险的,低血糖可以造成患者记忆力下降,甚至可以造成患者的死亡。记得我刚开始独立值夜班时,恰逢一位老奶奶病情比较危急,家属紧张地握着我的手告诉我说,老人1小时前神志还是清醒的,突然就意识模糊了,我查询了用药情况后,立即让护士给老人测了个随机血糖,只有1.8mmol/L,诊断低血糖昏迷,立即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40ml静脉注射,患者意识逐渐清醒,此后的几天患者血糖逐渐平稳,病情好转出院了。就在患者出院前,病人的老伴拉着我们的手说“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孩子,要是没有你们,我老伴可能就没了”。听到这句话,一种幸福与满足感自心底油然而生。这一刻,我们是欣慰的,这一刻,我们是骄傲的,因为我们用行动诠释了救死扶伤的真正含义。
听科室的前辈们说,在我院三级甲等医院复审阶段,我们内分泌科全体医护人员同甘共苦、精诚合作的经历。三级甲等医院复审我们是全国第一家,时间紧是肯定的了,标准严也不怕,关键是标准有新变化!内分泌科的同仁上下拧成一股绳,鼓足一股劲,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大家一起不分昼夜的忙碌着,反复学习着三甲标准中的每一款、每一条,对照—整改—再对照—再整改。从核心制度到基础理论,再到基本技能训练,一遍一遍,毫不含糊。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年轻的党员医生病倒了,但是她不顾同事们的劝阻,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有时甚至因为加班太晚而留宿在值班室。大家都很担心如此繁重的工作会让她本身就虚弱的身体更加不堪重负,可她却总是很乐观的笑着说:“没关系,多干点活,病反而好得快”。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院三甲复审顺利通过了。可是她最终病倒了,大家去病房探望她时,她还笑着说:“我们这几个月的努力总算得到了回报”。千医的成长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千医的明天也是我们的未来,千医与我们每个千医人的前途紧密相连。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岗位上激发着浇不灭的热情、坚定着打不垮的信念,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做着平凡的事,为的只是让患者早日康复,看到他们幸福的笑脸。
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医就是我们的家,只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家才能有不断成长的我们。我们将和千医一路同行,携手共进。“让千医在社会上更有地位,千医人更受尊重”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责任在肩,使命在前,让我们用满腔的热情,为实现我们的千医梦而勇于奉献。
时间就像一列飞速行驶的列车,转瞬之间,我来到千医已将近1年。依稀记得我刚刚踏进千医的那天,心潮澎湃,怀着满腔热血要在这里做出一番事业,证明自己的价值。孙院长掷地有声的讲话犹在耳畔响起: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国内一流的省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我们的理念是尊重患者,敬畏生命,用心做事,把每一个诊疗流程都做成精品;我们的战略是发展规模适度,突出品牌特色,走高新技术之路,走高水平人才之路;我们的精神是仁爱、严谨、务实、创新。我们的愿景是让千医在社会上更有地位,千医人更受尊重。是的,“让千医在社会上更有地位,千医人更受尊重”,虽是极其质朴的一句话,但却是千医几代人的梦想!
踏上工作岗位,从点滴的工作中,我真正体会到做为医者的辛酸;从榜样的事迹里,我理解到敬业的内涵。从繁琐的资料查询、从严谨的病例讨论、从面对病人的微笑、从在寒冷的冬季听诊前自己先捂热听诊器、先搓热手等这些小的细节,让我感受到前辈们对医学的精益求精和对病人的无限关爱。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医者的仁心、仁爱,看到了他们在为群众健康服务的道路上不断绽放的生命光彩!他们是一面旗帜,诠释着生命和爱的意义。他们是我们所有医务工作者的榜样。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模范和榜样,如我们的科主任廖琳,从医近三十年,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做着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事。记得有一天我值夜班,凌晨时分,一个老年病人突然气急、呼吸困难,我立即给予吸氧,测血压脉搏正常,观察10来分钟病人诉仍未减轻。我在等待会诊医生来助阵,这时家属急切地询问廖主任在不在。我听着窗外凛冽的风雨声,犹豫再三拨通了廖主任的电话,说明情况,廖主任说“好,一会就到”。这是我们主任常规的回答,我们熟悉的回答。多年来,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只要病人有需要,即使深夜,即便是刮风下雨,她也会立即赶到,认真的处理病人。糖尿病大多数患者和医生都很为极其简单的病,单就调节血糖而言,既需要技术,又需要耐心,还需要患者的配合,廖主任总是面带微笑的向患者解释病情,交代饮食、运动和用药的各项注意事项。就是这些常规的工作诠释着她对病人的负责及对工作的热情。
冰心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长途点缀的香花弥漫,是穿越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我觉得这是对行走于病人之中千医全体职工的最好诠释。很多医生都认为内分泌科很清闲,没有什么急重症。其实低血糖是非常危险的,低血糖可以造成患者记忆力下降,甚至可以造成患者的死亡。记得我刚开始独立值夜班时,恰逢一位老奶奶病情比较危急,家属紧张地握着我的手告诉我说,老人1小时前神志还是清醒的,突然就意识模糊了,我查询了用药情况后,立即让护士给老人测了个随机血糖,只有1.8mmol/L,诊断低血糖昏迷,立即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40ml静脉注射,患者意识逐渐清醒,此后的几天患者血糖逐渐平稳,病情好转出院了。就在患者出院前,病人的老伴拉着我们的手说“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孩子,要是没有你们,我老伴可能就没了”。听到这句话,一种幸福与满足感自心底油然而生。这一刻,我们是欣慰的,这一刻,我们是骄傲的,因为我们用行动诠释了救死扶伤的真正含义。
听科室的前辈们说,在我院三级甲等医院复审阶段,我们内分泌科全体医护人员同甘共苦、精诚合作的经历。三级甲等医院复审我们是全国第一家,时间紧是肯定的了,标准严也不怕,关键是标准有新变化!内分泌科的同仁上下拧成一股绳,鼓足一股劲,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大家一起不分昼夜的忙碌着,反复学习着三甲标准中的每一款、每一条,对照—整改—再对照—再整改。从核心制度到基础理论,再到基本技能训练,一遍一遍,毫不含糊。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年轻的党员医生病倒了,但是她不顾同事们的劝阻,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有时甚至因为加班太晚而留宿在值班室。大家都很担心如此繁重的工作会让她本身就虚弱的身体更加不堪重负,可她却总是很乐观的笑着说:“没关系,多干点活,病反而好得快”。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院三甲复审顺利通过了。可是她最终病倒了,大家去病房探望她时,她还笑着说:“我们这几个月的努力总算得到了回报”。千医的成长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千医的明天也是我们的未来,千医与我们每个千医人的前途紧密相连。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岗位上激发着浇不灭的热情、坚定着打不垮的信念,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做着平凡的事,为的只是让患者早日康复,看到他们幸福的笑脸。
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医就是我们的家,只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家才能有不断成长的我们。我们将和千医一路同行,携手共进。“让千医在社会上更有地位,千医人更受尊重”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责任在肩,使命在前,让我们用满腔的热情,为实现我们的千医梦而勇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