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医道》有感

2016-09-27 08:41三十五病区

    在当今医疗环境、医患关系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形势下,我们医务工作者在更好地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改善服务态度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习人文思想、树立哲学理念、建立和谐医疗。为了响应我们医院“崇尚医学人文精神,做山东最好的人文医院”的号召,我们开展了每人读一本人文书籍的活动。我选择了郎景和写的《医道》这本书,他告诉我们,现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我们必须要将科学与人文交融,才能更好地完成神圣而艰难的使命。

    郎景和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导、教授,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中国妇产科杂志》总编,《健康世界》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首屈一指的妇产科专家。他既是教授专家,又是作家,写了很多著作,《医道》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书中讲到:医学是庄严而神圣的,它不是纯科学,它是人类情感或者人性的一种表达方式。要诊断治疗疾病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科学原则,就是要针对病情——疾病的病理生理、治疗方法、技术路线等来做判断。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曾指出: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这三道难题至今依然困扰着现代医学及医疗的发展和改革。因此,要给患者做出诊断,必须走到病人床边去,做面对面的工作,要看病人,要把检查结果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现代仪器的结果。一是人文原则,针对人情,指病人的心理、意愿、生活质量,个人与家人的需求。在选择诊治方式的时候既要保证有效性也要保证安全性。因为医学有它的局限性,所以对病人说话要留有余地,列宁说过“从来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方”,我们所给予的治疗并不总意味着治愈某种疾病,有时候意味着体恤、减轻痛苦。因此,我们的注意力要集中到患病人的体验上,而不仅仅集中到疾病的过程本身。医学还有它的风险性,包括疾病复杂、认识局限,技能不够,责任心和经验不足,但是,如果我们把一个平凡的工作做的非常有声有色,让病人非常信任你,那就难能可贵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人之立人、立世、立业有三个条件:一、才:能力、爱好、兴趣、灵性,多为天赋。二、知:技能、阅历、经验通过实践可以学来、可以积累、可以增加的。三、德:品格、操守、理念、信仰,要靠醒悟、思辨来完成。医学把真善美结合起来,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多去阅读,把我们培养成为具有仁性、悟性、理性、灵性的人。要体现自己的美德和价值,就必须体现出克己、利人、同情、正直的品格。同事之间更是要对老者要搀扶,对后辈要提携,对同龄要牵手,这样才能组成一个和谐的团队。那我们如何对待病人呢?保持对医学人文的眷顾,我们开出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我们要敬畏病人,因为他们把生命交给我们。很喜欢这句话:有时是治病,常常是帮助,却总是慰籍。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呢?首先,我们要不断学习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总结经验,善于陈述观点。也就是多学,多想,多做,然后做到会说,会做,会写。要尊重病人,多去沟通,善于引导。我们必须是细心的观察者、耐心的倾听者和敏锐的交谈者。

    威廉•奥斯勒说,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它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从本质来讲,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善良人性和友爱情感的表达。我们要保持对人文的眷顾,营建医学活动的理性境界,完美天使形象,赎救仁爱的诺亚方舟!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