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高岐黄 安道求真——国医大师张灿玾印象记
2017-06-20 14:46五十三病区
90岁高龄,行医70年,国医大师张灿玾毕生追求中医,只为良医仁心。“五代悬壶济世,怀仁安道求真”更是对张老医者仁心、家国传承的真实写照。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初识张老是在医院病房里,眼前这位精神矍铄,谦恭和蔼的老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住院初期由于病房紧张,张老被安排在多人房间,张老并未有所怨言,相反,每时每刻都对我们护理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仁医精诚,品德高尚”。张老用自己的行为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在与张老的交谈中,他用实际的例子告诉我们医乃仁术,仁者爱人,这种“术”不是一般的事,不是做买卖赚钱盈利,而是怀着仁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去爱护患者,关心患者。“谦虚谨慎,脚踏实地”是张老一生行医的原则,也是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应该持有的工作态度。
架上书万卷,灯下笔耕勤。张老在病房时仍就带着自己正在整理的医案文献,只要有时间,张老总会拿着文献仔细研读。尽管张老已经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但他还是说,“我的学历很低,仅仅只是六年小学加半部论语。”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张老从经典的传统文化中寻求灵感,在古文典籍中汲取营养,先后出版《针灸甲乙经校注》、《黄帝内经文献研究》、《中医古籍文献学》、《保元堂三世医案》等30多部学术专著,现在每年还要整理100万字的医案文献。“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张老虽已90岁高龄,但仍将学习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这也是每一个医护人员应该做到的仁者医心。
张老住院期间,孙洪军院长多次来病房探望,关心张老的生活起居和日常治疗情况。在与张老沟通过程中,孙院长就整个医疗环境下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这也与医院正在进行的人文医院建设的精神不谋而合。传承传统文化,重拾医学人文精神,更是我院进行人文建设的关键一课,“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我院人文建设的实际例子赋予了仁者医心的更深层的含义,引起张老的共鸣。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张老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大医的风范,也是我们医护人员的榜样。
“穷莫坠青云志,老当怀骐骥心”,这是张老的座右铭,也以此祝愿张老早日康复。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初识张老是在医院病房里,眼前这位精神矍铄,谦恭和蔼的老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住院初期由于病房紧张,张老被安排在多人房间,张老并未有所怨言,相反,每时每刻都对我们护理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仁医精诚,品德高尚”。张老用自己的行为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在与张老的交谈中,他用实际的例子告诉我们医乃仁术,仁者爱人,这种“术”不是一般的事,不是做买卖赚钱盈利,而是怀着仁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去爱护患者,关心患者。“谦虚谨慎,脚踏实地”是张老一生行医的原则,也是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应该持有的工作态度。

架上书万卷,灯下笔耕勤。张老在病房时仍就带着自己正在整理的医案文献,只要有时间,张老总会拿着文献仔细研读。尽管张老已经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但他还是说,“我的学历很低,仅仅只是六年小学加半部论语。”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张老从经典的传统文化中寻求灵感,在古文典籍中汲取营养,先后出版《针灸甲乙经校注》、《黄帝内经文献研究》、《中医古籍文献学》、《保元堂三世医案》等30多部学术专著,现在每年还要整理100万字的医案文献。“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张老虽已90岁高龄,但仍将学习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这也是每一个医护人员应该做到的仁者医心。

张老住院期间,孙洪军院长多次来病房探望,关心张老的生活起居和日常治疗情况。在与张老沟通过程中,孙院长就整个医疗环境下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这也与医院正在进行的人文医院建设的精神不谋而合。传承传统文化,重拾医学人文精神,更是我院进行人文建设的关键一课,“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我院人文建设的实际例子赋予了仁者医心的更深层的含义,引起张老的共鸣。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张老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大医的风范,也是我们医护人员的榜样。
“穷莫坠青云志,老当怀骐骥心”,这是张老的座右铭,也以此祝愿张老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