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亲一下

2017-08-28 14:52ICU二科

    2004年,九把刀的妈妈患了血癌,治疗费用极其庞大,然而更加让人痛苦的是自己的亲人即将要接受的痛苦。这本书以陪伴刀妈治病为主线,回忆了九把刀与妈妈温暖无比的点点滴滴。有温暖,有感动,然而我细细品读它的同时,看到了患者的痛苦与纠结,家属的焦虑与彷徨,但那不是我今天想表达的重点,我想说如果当时医院可以在治疗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可能过程会更美好。

    别样的序,这本书是刀妈写的序,不论文笔,因为那是她最朴素的心理表达。

    她说:
    起初她得知自己罹患血癌的那一刻,独自一个人面对医生,回到家时还觉得自己勇敢,谁知先生在家里早已泪流满面,几乎要瘫下,忍不住了就自己跑去自家药局里哭,还不够,直冲卧房,一间间看一间间哭。接下来在爱的鼓励中,化疗一次比一次顺利。后来她说自己有一种重生的感觉。

    重生。
    在书中描述了一段7楼护士与9楼护士的对比,一个是心细体贴,一个是神色匆匆、动作间常很粗鲁、作战似的的态度,甚至于9楼的护士还是在九把刀妈妈的教导下,才知道怎么处理人工导管的清洁。他们家人把7楼王金玉护士称之为天使。九把刀很少再去提及9楼的护士了。

    这本书很是畅销,在书店大家都可以看得到。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深思了好久。

    那作为我们ICU这种特殊科室,没有家属的陪伴,甚至于有些患者因为疾病的因素没有办法讲话来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他们的心里需要着怎样的陪伴?而我们又在努力着去做些什么?

    每天早上的问好,“太阳出来了,又是新的一天!”。

    焦虑时紧握的手,“不要怕,医生和护士都在您的身边陪着您!”

    中午时的唤醒音乐,尽管短暂,但是比任何时候都要轻柔,那些播放的音乐因为时间地点与面对的人群突然变得生动而有意义。

    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允许患者戴上家属求来的佛珠,而走进5床刘福叔叔的床前,大家都可以听到家属带来的小型音乐播放器里的音乐,‘南无阿弥陀佛’等各种佛教音乐,我们尊重患者以及家属的信仰,也更加明白患者家属亟待病情好转的心情,有这个音乐,有求来的符,放在可以摆放的位置,了却家属的一个心愿,我觉得这个很人文。

    工作越久,越能收获感动,收获幸福感。
 
    这是经过张继安爷爷同意之后我拍下来的三封信,每每看起,心底总会触及到柔软的刹那。







    因为ICU患者的特殊性,我们护理人员每隔两个小时就要翻身一次,有些患者更需要加强翻身,来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我照顾张爷爷的时候,因为病情需要,他是处于口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状态,每次翻身的时候,我们会解释给他听,“爷爷,我们现在要给您翻身了,不要怕!”爷爷都会有一个标志性的动作,指指自己的枕头。我们大家都会微笑着说:“我们知道那是你的宝贝!”。

    这是他在山师教学的孙女写给他的三封信,孙女慧慧是他的骄傲,他很是愿意听从孙女的言语。写过来之后我们就交给了爷爷,他选择放在枕头下边,大抵是老人的一个习惯,或者枕着更加安心,我们尊重他的选择。每次更换床单的时候,爷爷都会示意这三封信的重要性,我们会告诉他,放心,一定会保护好。

    吸痰操作,我们会很轻柔,但是仍会有些刺激,爷爷起初不太配合,我们再三详细解释了吸痰的必要性,效果一般,告诉他孙女,由她来讲,事半功倍,直到后来,这封信的出现,每次吸痰爷爷都会很配合,我们很是欣喜,毕竟我们知道,吸痰彻底对爷爷的病情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和爷爷的孙女同名,每次我照顾爷爷的时候我都会提前说我是慧慧,今天照顾您,和您的孙女一样的名字呢。爷爷很慈祥,微笑着点头,示意给我看这三封信,我说我看了,很感动,可以分享给大家吗,爷爷点头。
每次鼓励爷爷自己咳痰的时候,爷爷会很配合。

    转去普通病房的时候,爷爷可以自己经口进食,可以写字,我们都夸赞他很厉害。他顺手给我们也比了个赞,爷爷很可爱。

    我们问爷爷,“在我们科的这段时间,没有家属陪着您,您害怕吗?”。
   
    “没有,你们都挺好的!像我孙女一样好!”。
    ……

    有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努力,仿佛不需要解释太多,不要家属去回报什么,但就是这么一个话语,给了我们太多的肯定,我知道,陪伴的意义很伟大,没有家属在身边,我们充当了太多的角色。
 
    我们一直在,在患者的身边,我们都愿意成为那个九把刀文中7楼护士一样的天使,哪怕只是听到那句简单的‘有你们真好!’!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