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千医品牌在高原扎根
2018-04-08 14:16
2016年7月,作为山东省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中的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我于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卫生援青工作。感觉中初上高原仿佛就在昨天,可是这一路走来已是540多天。
山东省对口援建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根据当地需求,第三批援青干部中第一次增加了卫生和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我是其中唯一的一名女性。临行前孙院长对我的叮咛嘱托让我感觉到援青任务厚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受援地基本情况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境内东北部,这里地形地貌复杂,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只有1.5℃左右。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隶属于海北州卫生计生委领导,是海北州最大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但是由于地处高原,高寒缺氧,经济基础落后,专业技术人员常年缺编,医疗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而且院内感染常识缺失、技能操作缺乏规范、医疗安全意识不强……整体医疗卫生水平非常滞后。
回首2016年我们初到高原,那时正是青海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蓝天白云温度清凉,除了缺氧,对于我这个从繁杂拥挤高温里走过来的人这的一切都显的很美,带着未知和忐忑,我在卫生援青的道路上启程。行走的途中慢慢的知道,原来海北的季节基本上只有冬季和大约在冬季,所以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踏雪而行;高寒缺氧让我们夜不能寐、头疼心慌,各种不适让我们身体状况频出:健忘、腹胀、高反、骨折……但是正是这些‘苦难’,让我更加体会到了在高原生存的不易,让我更加坚定了要行走高原助力健康。
二、让千医品牌在高原扎根
援青伊始,我一方面努力适应着高原特殊的生活环境,一方面快速了解当地医疗情况寻觅工作思路。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带着高原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带领千医的支医队员一起努力推进各项卫生援青工作的开展,不断提升当地百姓的健康水平,让千医品牌在高原扎根。

1、民生帮扶积极开展或参与到当地各项民生帮扶工作中,资助海北州门源县第一初级中学贫困学生;家人用一双鞋垫对我们表示感谢。根据当地健康教育普及率低,急救知识匮乏的现状,组织医护人员走进门源县第三中学,开展了“灌溉生命之树—山东专家急诊急救公益培训”等系列活动,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2、高原“120”建设
为了尽快熟悉新岗位,初上高原立即投入下乡调研活动。调研中,我们发现海北州是青海省唯一没有开通120急救系统的自治州。首先考虑的是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积极沟通,从2016年开始派学员到千医学习,在这方面咱们医院给予大力支持,医院除了给予学员“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急诊科全程负责整个培训带教过程,经过两年每次三个月的严格带教,两批从州各医院选拔的23名急救人员顺利通过结业考核。他们将成为高原120的中坚力量。2017年4月14日,海北州卫生计生委召开全州120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标志着海北州120急救系统正式启用,填补了青海省急诊急救领域最后一片空白。

3、支持受援医院建设
负责医院业务管理工作,重点是加强完善医院急诊科建设以及做好护理队伍的建设与培养。结合海北州二院护理现状,在院内开展“分享护理新进展,提升整体护理理念”的系列培训,整体提升护理团队实力。在全院范围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建设。筹划建设急诊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急诊科已经初具规模。
带领我院医疗队队员克服困难,在尊重临床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开展技术援青工作。2017年,千医骨科专家张文强在支医期间开展了海北州第一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非常成功,此后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半年时间在简陋的手术环境下完成30余例膝关节手术,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州二院培养了一支专业医护队伍。
2016年至2017年支医专家接诊各类病人4000余人次,完成手术120余台,其中疑难复杂手术40余台。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北百姓受益于我们的卫生援青工作,大家口口相传山东医生的神奇,为此海北州电视台专门制作了专题片《山东医生在海北》,详细介绍了几位专家的专业特色和感人事迹,千医专家已经成为海北当地一支响亮的名片。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也成为海北百姓到外省求医问药的首选医院。
4、下基层 送健康
行走高原,我们针对农牧民居住分散就医不便等困难,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支医专家到海北州的各个乡镇行医送药,真正的到田间地头助力健康,一年多的时间里行程1600多公里,义诊2400余人次,受到高原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5、培训促发展
随着对工作状况了解的逐步深入,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医护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已经直接影响了医院的服务质量。通过调研我逐步清晰了医院人才的需求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内外联动,努力为当地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的卫生专业队伍。
5.1变输血为造血。为了提高当地医院的“造血能力”,我把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带教经验,结合海北州卫生现状编写成教程,用以开展各级培训。陆续在海北州各级医院开展各种急诊急救讲座以及医疗质量安全培训二十余场,还专门赴海北州职业学校为在校学生授课,听课人员400余人。组织支医专家在院内开展各专项培训合计70余次,全面带动医院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
5.2用我个人“千人计划”的工作经费启动 “走出去带回来”专项培训计划。选派护士长赴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进行短期专训。通过这种交流学习,不仅开拓了各位护士长的思路和眼界,而且可以通过护士长回去以后工作的推进和改善,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医院整体护理管理水平。
5.3竞技练兵。积极参与海北州卫生计生委组织的以“竞技练兵、展我风采”为主题的全州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出色完成题库准备、竞赛出题、评委点评任务,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
6、健康快车海北行
针对高原白内障多发问题,我们积极和国际健康快车复明手术车车长以及来自我院首席眼科专家的党光福主任联系沟通协商,努力促成健康快车走进海北送光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此次义诊共计完成94例白内障手术,让海北州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治疗眼疾重见光明。也让我们千医品牌在高原更加响亮。

7、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我在工作中准确定位,在开展好相关业务的同时,还积极发挥管理岗位上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多次沟通协调下,海北州二院管理层专门赴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参观学习医院绩效管理,并与医院达成了进一步的帮扶协议;门源县中医院万院长一行也赴千医参观学习儿科和药剂科建设。
8、搭建鲁青专业交流平台
根据海北州滞后的专科发展状况,通过前期多次沟通,2017年7月山东省护理学会专家团一行九人赴西宁同青海省护理学会进行了对接沟通,并到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了实地调研,就精准帮扶、智力援青项目达成共识,确定从2018年开始山东省护理学会将免费为海北州培训专科护士,提升海北专业护理水平!

9、让山东援青干部感受到千医品牌
为了让大家在高原工作的更加安心放心,更好地了解自己及亲人的健康状况,我积极和健康管理中心联系,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健康管理中心专门为大家定制了适用于高寒环境的查体项目,顺利完成了2016和2017年两年的省直援青干部及家属的健康查体工作,为大家提供了细致周到的健康指导,得到了山东省援青干部管理组的高度评价,同时也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援青干部感受到我们人文千医的温暖!
10、个人成长
作为山东援青团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我始终把对专业的追求融入到援青工作中,相对扎实的专业背景使我有幸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成为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唯一一名青海省的“领军人才”。针对海北州急救体系匮乏现状,带领团队开展“海北藏族自治州急诊急救体系建设”的专项研究,现在准备结题。另外援青期间完成一部《高原病治疗与护理》的编撰。一路走来,我的工作得到了海北百姓的接纳,健康报等多个主流媒体也进行了相关报道,被海北州人民政府授予“五个海北建设突出贡献奖”;同时被山东省和海北州委州政府授予“2017年优秀援青工作者”称号。
三、心怀感恩,踏实前行
一系列的卫生援青工作在为当地百姓健康助力的同时也让高原群众记住了千医人的高超医术和真情投入,千医品牌在海北落地,在高原扎根。高原之行在考验我们体能的同时更是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洗礼我们的心灵,经过海北这一路的体验和历炼,我得以更加深刻的理解什么是执政为民,什么是健康中国,什么是治国先治边的家国情怀……做为卫生援青人才,我们既然来到高原,我们就有责任把当地百姓的健康问题视为己任,努力提升诊疗水平,更好的保障高原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一次海北行,一生海北情,独自在高原的日子里我习惯用美篇记录自己的工作或感悟,翻开这一年半三十几篇的或文字或照片,看到经过努力以后哪怕只有点滴的改变和提高我也觉得特别开心!这个世界哪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我更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
感谢这一路有你们,我的亲人我的战友,我的领导我的同事,正是你们的关爱呵护,信任理解,支持扶助才让我这一路心无旁骛,踏雪前行!接下来的日子我也会继续秉承千医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为千医更加美好的明天踏实前行!
山东省对口援建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根据当地需求,第三批援青干部中第一次增加了卫生和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我是其中唯一的一名女性。临行前孙院长对我的叮咛嘱托让我感觉到援青任务厚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受援地基本情况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境内东北部,这里地形地貌复杂,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只有1.5℃左右。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隶属于海北州卫生计生委领导,是海北州最大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但是由于地处高原,高寒缺氧,经济基础落后,专业技术人员常年缺编,医疗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而且院内感染常识缺失、技能操作缺乏规范、医疗安全意识不强……整体医疗卫生水平非常滞后。

回首2016年我们初到高原,那时正是青海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蓝天白云温度清凉,除了缺氧,对于我这个从繁杂拥挤高温里走过来的人这的一切都显的很美,带着未知和忐忑,我在卫生援青的道路上启程。行走的途中慢慢的知道,原来海北的季节基本上只有冬季和大约在冬季,所以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踏雪而行;高寒缺氧让我们夜不能寐、头疼心慌,各种不适让我们身体状况频出:健忘、腹胀、高反、骨折……但是正是这些‘苦难’,让我更加体会到了在高原生存的不易,让我更加坚定了要行走高原助力健康。
二、让千医品牌在高原扎根
援青伊始,我一方面努力适应着高原特殊的生活环境,一方面快速了解当地医疗情况寻觅工作思路。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带着高原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带领千医的支医队员一起努力推进各项卫生援青工作的开展,不断提升当地百姓的健康水平,让千医品牌在高原扎根。

1、民生帮扶积极开展或参与到当地各项民生帮扶工作中,资助海北州门源县第一初级中学贫困学生;家人用一双鞋垫对我们表示感谢。根据当地健康教育普及率低,急救知识匮乏的现状,组织医护人员走进门源县第三中学,开展了“灌溉生命之树—山东专家急诊急救公益培训”等系列活动,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2、高原“120”建设
为了尽快熟悉新岗位,初上高原立即投入下乡调研活动。调研中,我们发现海北州是青海省唯一没有开通120急救系统的自治州。首先考虑的是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积极沟通,从2016年开始派学员到千医学习,在这方面咱们医院给予大力支持,医院除了给予学员“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急诊科全程负责整个培训带教过程,经过两年每次三个月的严格带教,两批从州各医院选拔的23名急救人员顺利通过结业考核。他们将成为高原120的中坚力量。2017年4月14日,海北州卫生计生委召开全州120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标志着海北州120急救系统正式启用,填补了青海省急诊急救领域最后一片空白。

负责医院业务管理工作,重点是加强完善医院急诊科建设以及做好护理队伍的建设与培养。结合海北州二院护理现状,在院内开展“分享护理新进展,提升整体护理理念”的系列培训,整体提升护理团队实力。在全院范围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建设。筹划建设急诊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急诊科已经初具规模。
带领我院医疗队队员克服困难,在尊重临床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开展技术援青工作。2017年,千医骨科专家张文强在支医期间开展了海北州第一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非常成功,此后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半年时间在简陋的手术环境下完成30余例膝关节手术,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州二院培养了一支专业医护队伍。
2016年至2017年支医专家接诊各类病人4000余人次,完成手术120余台,其中疑难复杂手术40余台。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北百姓受益于我们的卫生援青工作,大家口口相传山东医生的神奇,为此海北州电视台专门制作了专题片《山东医生在海北》,详细介绍了几位专家的专业特色和感人事迹,千医专家已经成为海北当地一支响亮的名片。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也成为海北百姓到外省求医问药的首选医院。
4、下基层 送健康
行走高原,我们针对农牧民居住分散就医不便等困难,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支医专家到海北州的各个乡镇行医送药,真正的到田间地头助力健康,一年多的时间里行程1600多公里,义诊2400余人次,受到高原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5、培训促发展
随着对工作状况了解的逐步深入,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医护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已经直接影响了医院的服务质量。通过调研我逐步清晰了医院人才的需求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内外联动,努力为当地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的卫生专业队伍。
5.1变输血为造血。为了提高当地医院的“造血能力”,我把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带教经验,结合海北州卫生现状编写成教程,用以开展各级培训。陆续在海北州各级医院开展各种急诊急救讲座以及医疗质量安全培训二十余场,还专门赴海北州职业学校为在校学生授课,听课人员400余人。组织支医专家在院内开展各专项培训合计70余次,全面带动医院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
5.2用我个人“千人计划”的工作经费启动 “走出去带回来”专项培训计划。选派护士长赴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进行短期专训。通过这种交流学习,不仅开拓了各位护士长的思路和眼界,而且可以通过护士长回去以后工作的推进和改善,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医院整体护理管理水平。
5.3竞技练兵。积极参与海北州卫生计生委组织的以“竞技练兵、展我风采”为主题的全州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出色完成题库准备、竞赛出题、评委点评任务,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
6、健康快车海北行
针对高原白内障多发问题,我们积极和国际健康快车复明手术车车长以及来自我院首席眼科专家的党光福主任联系沟通协商,努力促成健康快车走进海北送光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此次义诊共计完成94例白内障手术,让海北州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治疗眼疾重见光明。也让我们千医品牌在高原更加响亮。

7、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我在工作中准确定位,在开展好相关业务的同时,还积极发挥管理岗位上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多次沟通协调下,海北州二院管理层专门赴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参观学习医院绩效管理,并与医院达成了进一步的帮扶协议;门源县中医院万院长一行也赴千医参观学习儿科和药剂科建设。
8、搭建鲁青专业交流平台
根据海北州滞后的专科发展状况,通过前期多次沟通,2017年7月山东省护理学会专家团一行九人赴西宁同青海省护理学会进行了对接沟通,并到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了实地调研,就精准帮扶、智力援青项目达成共识,确定从2018年开始山东省护理学会将免费为海北州培训专科护士,提升海北专业护理水平!

9、让山东援青干部感受到千医品牌
为了让大家在高原工作的更加安心放心,更好地了解自己及亲人的健康状况,我积极和健康管理中心联系,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健康管理中心专门为大家定制了适用于高寒环境的查体项目,顺利完成了2016和2017年两年的省直援青干部及家属的健康查体工作,为大家提供了细致周到的健康指导,得到了山东省援青干部管理组的高度评价,同时也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援青干部感受到我们人文千医的温暖!
10、个人成长
作为山东援青团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我始终把对专业的追求融入到援青工作中,相对扎实的专业背景使我有幸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成为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唯一一名青海省的“领军人才”。针对海北州急救体系匮乏现状,带领团队开展“海北藏族自治州急诊急救体系建设”的专项研究,现在准备结题。另外援青期间完成一部《高原病治疗与护理》的编撰。一路走来,我的工作得到了海北百姓的接纳,健康报等多个主流媒体也进行了相关报道,被海北州人民政府授予“五个海北建设突出贡献奖”;同时被山东省和海北州委州政府授予“2017年优秀援青工作者”称号。
三、心怀感恩,踏实前行
一系列的卫生援青工作在为当地百姓健康助力的同时也让高原群众记住了千医人的高超医术和真情投入,千医品牌在海北落地,在高原扎根。高原之行在考验我们体能的同时更是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洗礼我们的心灵,经过海北这一路的体验和历炼,我得以更加深刻的理解什么是执政为民,什么是健康中国,什么是治国先治边的家国情怀……做为卫生援青人才,我们既然来到高原,我们就有责任把当地百姓的健康问题视为己任,努力提升诊疗水平,更好的保障高原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一次海北行,一生海北情,独自在高原的日子里我习惯用美篇记录自己的工作或感悟,翻开这一年半三十几篇的或文字或照片,看到经过努力以后哪怕只有点滴的改变和提高我也觉得特别开心!这个世界哪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我更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
感谢这一路有你们,我的亲人我的战友,我的领导我的同事,正是你们的关爱呵护,信任理解,支持扶助才让我这一路心无旁骛,踏雪前行!接下来的日子我也会继续秉承千医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为千医更加美好的明天踏实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