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二尖瓣“瓣中瓣”手术为瓣膜毁损患者再植“心门”

2022-11-16 17:44齐鲁晚报

心脏瓣膜病是我国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其主要治疗方式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然而,随着人工生物瓣应用的逐年增加,人工生物瓣毁损的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再次换瓣手术,成为心外科领域的一大焦点和难点。

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以下简称山一大一附院)心外科应用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Implantation ,TMVI )利用“瓣中瓣”技术成功为一名二尖瓣生物瓣毁损患者再植“心门”,开启生物瓣毁损患者治疗的新篇章。

二尖瓣置换后9年又发病

日前,71岁的刘先生(化姓)因为胸闷、憋喘、无法平卧再次走进医院。而医生检查发现,他的这次发病跟9年的一台二尖瓣置换手术相关。

据了解,患者9年前接受过多支冠脉搭桥和二尖瓣生物瓣替换手术,先前植入的二尖瓣生物瓣衰败,已经没法正常工作。”山一大一附院心外科主任医师王明华介绍,患者二尖瓣大量返流,冠状动脉仍存在部分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中度),心房纤颤,心功能Ⅳ级,已经到了心衰分级最严重的一级。心脏跳动的旋律是生命活力的彰显,大家熟悉的“咚咚”声,就是心脏瓣膜开启和闭合的声音。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是心脏里的四扇“阀门”,维持着人体进行正常血液循环。任何一个瓣膜发生问题,心脏功能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王明华指出,心脏瓣膜病是我国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据《中国心血管健康和疾病报告2021》,我国有瓣膜性心脏病患者2500万(包括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其主要治疗方式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2020年,心脏瓣膜手术跃居心血管外科治疗病种的首位(图1)。以往,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开胸瓣膜置换手术,人工心脏瓣膜又分为机械瓣和生物瓣,其中生物瓣有更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以减少抗凝药物的使用,其应用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生物瓣又存在耐受性问题,其使用期限约为10到15年。一旦瓣膜衰败或毁损,患者就需要二次手术。

 

图(1)2020年心血管外科治疗病种分布

 

不开胸“瓣中瓣”再植“心门”

想要挽救刘先生的生命,就要解决当前生物瓣毁损的问题。但是,刘先生此时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耐受再次开胸手术。

“开胸换瓣需要心脏停跳,而患者患有高血压多年,先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近期又做过冠脉介入手术,当前心衰严重,再次开胸手术显然无法耐受。”山一大一附院心外科主任医师雷印胜介绍,之前不久,患者因为冠状动脉再狭窄又接受了冠状动脉支架+球囊扩张手术,如果第三次手术选择经胸再次二尖瓣替换+再次搭桥,可能需同期行其他瓣膜手术,手术的创伤大,手术风险和操作难度也很高。

经省内外知名专家会诊、讨论后,决定发挥团队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优势,选择微创经心尖行二尖瓣“瓣中瓣”手术,以微创的介入方法,经导管为刘先生植入新的二尖瓣生物瓣。

据悉,介入式“瓣中瓣”植入术就是采用微创介入的方法,将新的生物瓣通过导管送入心脏,在毁损瓣膜内部嵌入新瓣膜(图2)。无需再开胸取出旧的瓣膜,新的瓣膜也可以正常在里面发挥作用。


 
图(2)介入猪生物瓣

 

在完善术前检查、做好充足准备后,医院多学科团队同时走入手术室。介入瓣膜手术团队王明华、厉泉、雷印胜、路平、孙士彬、任满意、王海燕、吕蒙,和护理团队联手护航,经心尖部5cm小切口成功植入二尖瓣“瓣中瓣”(图3)。新植入的导管瓣位置良好,无二尖瓣反流(图4)。

(图3)

 

(图4)

开启生物瓣毁损患者治疗新篇章

正确的术式选择,降低了手术创伤和风险。新的“心门”换好了,刘先生即将康复出院。

实际上,临床中像刘先生这种遭遇生物瓣毁损或功能丧失的患者并不在少数。

山一大一附院心外科主任李红昕介绍,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工生物瓣应用的逐年增加,人工生物瓣毁损的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高危的再次开胸手术风险使这类患者常常无法得到有效治疗,而介入式瓣中瓣植入术的出现,开启了生物瓣毁损患者治疗的新篇章。

近年来,山一大一附院心脏外科团队不断开拓创新(图5),继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手术)后,又开始涉足经导管的微创二尖瓣置换治疗。此次在省内率先开展的微创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植入,也成为团队的又一标志性优势技术,破解了二尖瓣生物瓣损毁的治疗难题,为这部分患者送去新的希望。

据透露,下一步,团队还会将经导管瓣膜植入术应用到三尖瓣、肺动脉瓣严重反流患者的治疗中,让更多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得到更加安全的再次手术机会。


图(5)我院介入瓣膜手术团队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