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科采用“瓣中瓣”技术同期治疗一例心脏基础病老年患者
2023-01-12 15:30心外科
“新冠病毒”侵袭、血氧下降,血压下降,心力衰竭,“大白肺”,上氧气,上呼吸机,行“瓣中瓣”植入……1月8日,心外科成功救治一名68岁、患重型新冠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伴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的患者,为患者重启“心”希望。
险象环生:“炎症风暴”来袭,就地气管插管
2022年末,68岁的赵女士因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急诊入院,急查血液检验:降钙素原9.134ng/ml,白介素-6(IL-6)124.5pg/ml,血气分析提示动脉氧分压55mmHg,二氧化碳分压56mmHg,氧合饱和度80%,胸片提示重症肺炎。核酸检测证实新冠“炎症风暴”来袭!
据重症医学科姜志明主任介绍,“炎症风暴”是细胞因子的过度反应,主要是人的免疫系统针对外界的病毒、感染和自身组织“不分敌我”的过度抵御反应,造成机体损害。据最新研究,新冠患者全身IL-6水平升高,超过80pg/mL,是预测新冠患者转为重症和呼吸衰竭的重要指标,需要有创供氧。而本例患者IL-6高达124.5pg/ml!
图1
一道棘手难题摆在面前:不及时气管插管,患者随时会因炎性风暴引起的缺氧和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如果行气管插管,患者目前的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9年前曾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合并生物瓣衰败、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和高血压病)(图1)可能难以摆脱呼吸机,出现呼吸机依赖。
死神的脚步在逼近,“先插管辅助呼吸解决缺氧问题!”重症医学科当机立断,就地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患者的氧饱和度迅速上升,患者的缺氧问题暂时缓解。
托起“心”希望:“瓣中瓣”再植“心门”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心脏彩超提示患者以往植入的二尖瓣生物瓣严重衰败、毁损,大量返流。心衰指标BNP前体高达7778pg/mL。不解决心脏问题,患者依然难逃危厄。结构性心脏病(简称“结构心”)外科刘天起主任医师接诊了患者:“想要挽救赵女士的生命,就要解决当前生物瓣毁损的问题”。但是,赵女士此时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耐受再次开胸手术,而且新冠患者的体外循环手术风险很高。医院李红昕、郑晓舟主任领衔的结构心外科决定采用最新的微创技术——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衰败。该技术不用体外循环,不需切开心脏,应用心导管技术在原有毁损的二尖瓣中再“套入”一个新瓣膜(图2)。
图2
图3
治疗团队迅速集结、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超声诊疗科和手术室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经导管“瓣中瓣”手术迅速展开。结构心团队将23mm的介入瓣经心尖途径,成功植入到衰败的二尖瓣中。植入过程仅4分钟。“瓣中瓣”位置良好,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仅4mmHg。再次造影显示二尖瓣反流消失(图3)。术后第一天患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脱离有创呼吸机并开始进食,第四天即下床行走,术后恢复良好。
新冠当前,运用新技术摆脱危局
近年来,山一大一附院结构心团队不断开拓创新。面对重症新冠患者合并心脏瓣膜基础病,在积极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运用“瓣中瓣”微创治疗新技术,打破僵局,精准施治,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重获“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