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心外科完成一例复杂挑战的经心尖二尖瓣TEER手术
2024-12-26 16:32心外科
近日,医院结构性心脏病外科联合超声诊疗科、麻醉科和手术室,首次为一例3区病变的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成功进行了Valve Clamp®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获得满意手术效果。
何为二尖瓣TEER手术?
▲正常(A)和脱垂(B)的二尖瓣和经心尖TEER手术模式图(C)
二尖瓣TEER手术又称二尖瓣夹合术,是一种微创经导管的二尖瓣修复术,用于治疗不能耐受外科开胸手术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正常二尖瓣由前瓣和后瓣对合而成,如同两扇门,关闭时“严丝合缝”(图中A),任何一扇门出现脱垂、对合不良(图中B),就称做病态的“二尖瓣关闭不全”。过去,这种病只能通过外科开胸手术的方式治疗,但对于年龄大、基础病多、心功能差的患者,手术创伤大,风险高。
二尖瓣TEER手术应运而生。在经食管超声或DSA引导下,运用微创经导管技术将脱垂的前、后瓣夹在一起,来消除二尖瓣反流和关闭不全,达到治愈目的。目前有两种治疗方式:经皮途径和经心尖途径(图中C)。发生于2区的二尖瓣脱垂或反流操作更容易,而1区和3区病变操作更难。
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68岁,因“活动后心慌、憋喘1年”入院,诊断为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并脱垂(3区病变);合并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极高危)。由于患者合并较多而严重的基础病,常规开胸行二尖瓣修复或换瓣术,手术创伤大,风险大。经山一大一附院结构性心脏病外科组织的MDT团队讨论,决定采用更安全可靠的微创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进行治疗。
▲术前食道超声示交界X-Plane切面3区和部分2区二尖瓣重度反流
术前难点分析:
1、患者脱垂区域在二尖瓣偏3区和部分2区,捕获难度较大。
2、瓣口面积小(4.6 cm²),返流宽度大(16mm),术后瓣口面积与跨瓣压差很难兼顾。
3、病变3区腱索较多,有缠绕或损伤腱索的可能。

▲经心尖二尖瓣夹定位(A、B)、捕获(C)和释放(D)
经心尖TEER手术优势:
1、操作路径短,输送系统操作简单,收放自如;
2、输送鞘同轴性好,二尖瓣上、下夹定位准确;
3、在普通手术室、单纯超声引导下操作,步骤清晰,二尖瓣叶夹持可靠。
术中操作
本次手术在单纯超声引导下完成,经左胸小切口进行心尖穿刺,插入导丝,顺利通过二尖瓣口。将二尖瓣夹输送系统引导至左心房,推开二尖瓣上、下夹,精准定位,轻松捕获脱垂区瓣叶(图4),瓣叶夹合后,超声显示二尖瓣反流由重度降至轻微反流(图5),二尖瓣夹释放后,三维超声显示二尖瓣夹位置可靠,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仅2mmHg。导管操作时间15分钟,手术仅35分钟。
▲精准捕获脱垂区二尖瓣前后叶
▲二尖瓣夹合后呈现微量反流
▲三维超声示二尖瓣夹位置可靠
近年来,医院结构性心脏病外科团队在学科带头人李红昕主任的带领下,不断开拓创新,继开展TAVR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MitraClip手术(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后,又成功开展了经心尖Valve Clamp手术,使得团队的瓣膜病治疗手段进一步完善。
该技术的成功进一步彰显了超声引导介入技术在瓣膜病治疗领域的优势,零射线,微操作,重安全,精准施治。为老年、危重瓣膜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