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完成我院首例ICE指导下复杂室缺封堵术

2024-12-12 08:55心内科

在心内科高梅主任支持下,姚玉才主任医师介入团队近日完成我院首例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复杂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效果满意,患者已康复出院。患者中年女性,反复胸闷半年,心脏彩超显示长隧道型VSD,属于复杂VSD、介入封堵难度大、失败率高。经手术团队充分准备,决定在ICE及X线引导下行VSD封堵术,手术由姚玉才、郑飞、潘金玉操作完成,李佳旻、丁文渊台下协助ICE检查。

 

▲ICE及X线指导下VSD封堵手术中

 

▲术前心脏彩超显示VSD呈长隧道状、长度约10.7mm

 

手术过程:患者平卧位,常规消毒、局麻,穿刺右股动脉及股静脉成功后分别置入6F鞘管,经股静脉鞘送入6F MPA2导管至右房-右室-肺动脉测压,然后交换10F股静脉鞘管,经10F鞘送ICE导管至右房、打A弯、血流多普勒评估VSD。然后经股动脉鞘送5F猪尾导管行左室造影显示长隧道型室缺、长约11mm,主动脉根部造影未见主动脉瓣反流。经股动脉鞘送5F猪尾导管(头端切割塑形)至左室、支撑0.035 英寸260cm J头超滑导丝成功穿过VSD至右室-右房-上腔静脉,撤出ICE导管,送6F MPA2导管及抓捕器经右股静脉至上腔静脉成功抓捕260cm超滑导丝,撤出体外建立右股静脉-右房-右室-VSD-左室-右股动脉轨道,经10F股静脉鞘送入7F输送鞘及扩张管至下腔静脉与5F猪尾导管对吻,边进输送鞘及扩张管边退猪尾导管,直至主动脉弓,回撤扩张管至输送鞘内,逐渐回撤输送鞘至主动脉瓣下,导丝及猪尾导管难以引导输送鞘至左室心尖部,输送鞘反复回至右室侧难以固定在左心室。遂撤出10F静脉鞘管,直接送10F输送鞘及扩张管与5F猪尾导管在下腔静脉对吻,逐渐送输送鞘及扩张管至主动脉弓,回撤扩张管至输送鞘内,撤出猪尾导管、换用6F EBU3.5导引导管(GC)与10F输送鞘对吻,缓慢撤输送鞘至左室主动脉瓣下(EBU3.5GC实时监测压力波形、主动脉波形变为左心室压力波形时EBU导管推注造影剂“冒烟”,显示输送鞘在左室主动脉瓣下),撤出扩张管,保留导丝稳定输送系统,经10F输送鞘送入8mm记忆高腰(6mm)VSD封堵器至左室主动脉瓣下,EBU3.5 GC“冒烟”指导下释放封堵器左室面伞盘,回撤系统释放腰部及右室面伞盘,反复牵拉封堵器稳定,EBU3.5GC “冒烟”未见明显分流,撤出260cm超滑导丝及EBU3.5 GC,换用5F猪尾导管行左室造影示室水平分流消失、封堵器形态好、主动脉根部造影未见主动脉瓣反流、无房室传导阻滞及左束支传导阻滞,遂完全释放封堵器。再次送10F静脉鞘、送ICE导管至右房、HomeView体位下观察封堵伞释放状态良好,将ICE放在右室上脊处显示无心包积液。用血管闭合器处理股动脉穿刺处,股静脉穿刺处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术后观察48小时,无并发症发生,患者胸闷症状消失,手术圆满成功。

 

▲封堵前左室造影显示长隧道型VSD

▲封堵后左室造影显示封堵器形态好、VSD分流消失

 

本例患者为长隧道型VSD,临床较少见,属于复杂VSD,采用VSD封堵器,右伞盘往往成型不好,压缩在隧道内,封堵不安全。本例患者应用高腰(6mm)封堵器封堵成功,效果满意。术中主要有两个技术难点:

一、左室导丝穿VSD隧道至右室。术者根据VSD影像特征,对5F猪尾导管头端进行相应的切割塑形,在猪尾导管支撑下,0.035英寸260cm J头超滑导丝顺利跨越VSD。

二、VSD隧道长(11mm)、左室面缺损离主动脉瓣较近,7F输送鞘不易送至左室心尖、更不易固定在VSD左室面主动脉瓣下,如采用主动脉瓣上释放容易损伤主动脉瓣。术者应用大直径输送鞘(10F)、保留轨道导丝、输送鞘与EBU3.5 GC对吻回撤精准定位,方法简单可控、安全高效。要点如下:1、输送鞘与EBU3.5GC在升主动脉对吻回撤时,6F EBU3.5GC可以实时监测压力波形,在主动脉压力波形变为左室压力波形后小心回撤输送鞘,以免回撤过多至右室;2、保留轨道导丝,使得输送鞘撤回左室更可控;3、6F EBU3.5GC在保留0.035英寸导丝情况下,可以实时推注造影剂“冒烟”,以清楚显示输送鞘位置;4、大输送鞘(比常规输送鞘大3F)在保留0.035英寸轨道导丝情况下,送封堵器至左室面,位置稳定可控;5、左室面伞盘释放后,轨道导丝支撑下回撤输送系统更安全、更稳定,隧道更易压缩、可以避免右室面伞盘释放在隧道内;6、右室面伞盘释放后,牵拉试验、EBU3.5GC“冒烟”、超声评估等证实封堵满意后,从股动脉端撤出0.035英寸超滑轨道导丝,不易损伤间隔组织及封堵器;7、6F EBU3.5GC是冠脉介入治疗常用导管,在VSD封堵术中应用国内外未见报道,术者应用6F EBU3.5GC与大输送鞘对吻、实时指导输送鞘操控、实时指导左室面伞盘定位及释放、实时评估VSD分流,安全高效地完成了复杂VSD封堵。

 

▲10F输送鞘+轨道导丝+EBU3.5GC对吻,安全高效封堵VSD

 

▲ICE在先心病介入治疗中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

 

ICE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术者近期已经在ICE指导下为一例房缺(主动脉缘无残端)患者成功实施了ASD封堵术、效果满意,本例患者在ICE及X线引导下顺利完成VSD封堵,再次显示了ICE在复杂先心介入治疗中的重要辅助作用。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