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首次借助锁定探针成功为患者拔除长年限感染心脏起搏电极
2022-08-04 16:58心内科
6月24日,心内科高梅/侯应龙教授团队张勇副主任医师等人,首次借助锁定探针拔除感染三腔起搏系统1例,此为全省拔除植入年限最长的起搏系统,术中拔除了心房被动电极、心室主动电极、冠状窦被动电极各1根,也是该团队近期拔除的第11-13根心脏起搏电极。
患者刘某,66岁,外院转来。5年前因二尖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2年半前因心房颤动伴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美敦力C2TR01三腔起搏器+4575右房电极+3830左束支电极+4396冠状窦电极),今年6月初开始出现起搏器刀口处肿胀、疼痛,数天后出现水泡、破溃,诊断起搏器囊袋感染。
图1. 起搏器刀口肿胀、破溃、流脓。
6月24日,在我院杂交手术室X线透视下行感染起搏系统拔除术(备外科手术)。张勇副主任医师在心内科任满意副主任医师、心外科苗强主治医师的支持下,携助手张玉娇、李展博士先行肘静脉造影,确认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无明显狭窄,再经股静脉植入临时起搏器电极,进行临时起搏保护。切开囊袋,取出起搏器,反复清创,先后拔除冠状窦电极、右房电极(借助锁定钢丝)与右室电极,再次反复清创。再经锁骨下静脉置入心室主动起搏电极替换股静脉临时起搏电极,进行临时起搏。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充分抗感染治疗,并由造口伤口门诊的张云副主任护师精心换药,伤口愈合满意。6月30日进行再植入手术。为避免患者再次发生起搏系统感染,避免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的囊袋血肿风险,加之患者心功能尚稳定,为患者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最后拔除锁骨下静脉心室临时起搏电极。
图2. 左图:起搏系统拔除术;右图: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图3. 手术影像。A. 术前影像;B. 肘静脉造影;C. 成功拔除冠状窦电极、右房电极、右室电极,并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主动电极进行临时起搏桥接;D. 植入无导线起搏器。
图4.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心电图。
心脏起搏器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与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等均属于心脏植入装置,广泛应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部分心衰的治疗中,疗效显著,难以替代。虽然植入人群并不大,但起搏器也可谓是家喻户晓,大部分人都知道:“起搏器是帮助心脏跳动的机器”。
然而,起搏器还有鲜为人知的一面,那就是起搏器囊袋感染,也就是起搏器植入部位的感染,国内报道发生率约1%,是心内科最棘手的介入并发症之一,是起搏器患者和术者共同的“噩梦”。植入物感染,如果植入物不取出,就等于感染永久存在,患者痛苦不堪。起搏器囊袋感染唯一的根除办法就是彻底移除起搏系统,把起搏器取出,把电极导线全部拔掉,否则,植入部位将会不断破溃、流脓,甚至发热、菌血症,最终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尽管拔掉感染的起搏器系统能够解决问题,但操作过程并非如此简单,这不仅需要术者具备精湛的技术,确保感染系统成功拔出,更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是因为:①起搏系统的移除和再植入,必将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患者接受这个现实需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与经济上的困难;②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电极头端将会紧紧地被心内膜包绕,电极体部也会与上腔静脉、锁骨下静脉粘连,因此在拔除过程中,会有心脏破裂、上腔静脉撕裂、急性三尖瓣反流的风险,一旦出现,死亡率极高;③起搏器拔除后往往需要对侧再植入,而感染过的患者容易再感染,如果再感染,那么两侧锁骨下区域都无法再植入起搏器了,将十分棘手;④这种患者往往都是其他医院转诊而来,二次手术对术者的精神压力很大。因此,省内乃至国内的术者,很少有人愿意承担起搏器系统感染处理工作,目前能够常规拔除感染起搏系统的单位在国内也仅有北京等寥寥几家医院。
近年来,山一大一附院心内科已经培养起一支在省内有较高水平和较多经验处理起搏器感染病例的团队,积极承担着各类起搏器并发症的处理工作。其中,术者张勇副主任医师除了具有丰富的起搏器植入经验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修期间曾有百余例起搏电极拔除的操作与跟台经验。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因起搏器感染患者不便到北京就医,我院心内科更加积极地为本市及周边地区承担起起搏器感染处理工作,配备了锁定探针、扩张鞘、Snare抓捕器等电极拔除器械,成功拔除电极10余根,植入时间最短0.5月,最长2.5年,覆盖了被动电极、主动电极、冠状窦电极,未发生拔除并发症及再感染,切实帮助感染患者解决了问题,在心脏起搏业内形成了较好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