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的名义与时间赛跑——医院24小时架起危重症患者“生命桥梁”
2025-04-16 13:49PICC门诊
紧急救治:破溃皮肤下的生命倒计时
3月20日接到RICU护士长的电话:“护士长来给我们会诊一下吧,病人比较特殊需要你来置管”。本以为跟往常一样是个平常的患者,最多就是血管细点,但是当我看到患者时还是被狠狠地冲击到了。RICU里静静地躺着一位患者:全身90%皮肤破溃,如同一位“被烈火灼伤过的血人”。我小心翼翼的快速评估有无可以穿刺的位置,终于发现在左侧肘关节上方有一点完整的皮肤,超声探查血管直径刚刚满足最低标准。查看患者病历:脓毒性休克、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重症肺炎、颅内占位病变术后、药物性皮疹、肝功能衰竭、败血症、消化道出血,更为挑战的是,白细胞只有0.03*109/L,血小板5*109/L,PT 32.7秒。我们快速进行了讨论:消毒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用时要尽最大可能缩短;要尽可能一针穿刺成功;置管后患者不能做X光平片检查,无法确认导管走形及位置,但要确保送管过程顺利,导管精准进入上腔静脉,并位于最佳位置;置管后有感染及渗血风险,要妥善固定。如何规避掉所有可能风险确保置管成功呢?
我们最后决定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磁导航联合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三重保障”的全程可视化组合,在术中实时监测导管的行进路线,及时动态调整导管,提高导管进入路径的准确性和成功率,使置管过程更加安全、精准。然而难题就是——这项尖端设备尚未列入我院常规采购目录。
雷霆响应:一场为生命让路的“跨部门接力”
“患者的生存权高于一切!”接到紧急汇报后,我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特殊耗材临时采购流程”。科护士长组织科务会讨论申请,医学工程部多线并进,多部门联动,一路绿灯,常规数个工作日的流程压缩至24小时高效完成;
技术突围:在溃烂的皮肤上创造“奇迹”
设备耗材到院后,血管通路团队迎战终极考验:
超声给予透视眼:超声评估锁定肘关节上一处未感染的“安全岛”作为穿刺点;超声引导下一针穿刺成功,顺利置入导丝,此刻已成功了一半。
智能导航破困局:送管过程中磁导航三维成像显示:导管送入同侧锁骨下静脉后往上进入同侧颈内静脉,在超声探头压迫下导管依旧顽固的一次次进入颈内静脉,我们尝试外展手臂、外撤导丝、半卧位法,终于导管往下行进了,还没高兴几秒,磁导航显示导管要进入对侧锁骨下静脉,轻轻回撤后再次送管,终于进入上腔静脉,继续送管,出现了导管尖端心电图P波变化,导管尖端精准抵达上腔静脉,我们把导管置入长度定格在了理想的绿色P波处。
零接触防护:使用抗菌敷料“悬浮式”固定导管,避免导管接触感染溃烂的皮肤,绷带缠绕包扎。连接液体,淡黄色的血浆顺利流入患者体内——这场“在溃烂皮肤上绣花”的极限操作,标志着我院血管通路置管技术又更精进了一步。
温暖医线:比导管更早抵达的是医者的温度
“技术是冷的,但医者的心必须是热的。”救治全程,人文关怀贯穿始终:
护理团队提前跟患者沟通整个置管过程,预连接好所有设备,设计好每个环节,力求将置管时间控制在最短。消毒时碘伏轻轻接触到皮肤,患者都痛到无法忍受,她抗拒着,我们的心也跟着颤抖;我们耐心地安慰她、鼓励她,并立即调整消毒方案,缩小消毒面积,重点反复消毒预穿刺部位完整皮肤,破损处皮肤用无菌巾覆盖包裹。病人情绪平稳下来,安静地配合我们操作。
置管过程中,护士一直握住患者的手:“别怕,我们会轻轻地,不让你疼”; 护士长说“别怕,这是我们医院最好的置管团队,我也会一直在你身边”;而我的内心只有一个声音“一切顺利”。当屏幕清晰的显示出导管反复异位颈内静脉、异位对侧锁骨下静脉时,我们沉着采取有效干预策略,我想过会很难、会不顺利,但是没有想到会一波三折。当屏幕上终于显示导管进入上腔静脉位置并出现标准的绿色P波时,在场的我们欢呼雀跃,那一瞬间我湿了眼眶。
硬核实力:血管通路团队的“生命守门人”密码
这场高难度置管的背后,是我院血管通路(PICC)团队十年磨一剑的技术积淀:
精准化:年均完成中长导管、PICC及上臂输液港置入2000余例,穿刺置管成功率99%;
智能化:省内较早开展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定位、DSA引导下置港等技术,建成多模态血管评估体系;
专科化:拥有3名中华认证静脉治疗专科护士,9名中华级及19名省级PICC专项技术证书护士。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成为首批中华护理学会静疗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山东省中长导管培训基地、输液港培训基地。
从“困难重重”到“顺利置入”,这场救治诠释了现代医院管理的三重境界:领导班子有魄力、多学科协作有合力、核心技术有战斗力。护理部主任说道,“当技术精度与人文温度同频共振时,我们就能为患者点亮绝境中的生命之光。”
此刻,那根1.67毫米的导管正静静为患者输送着生机。它不仅是科技的结晶,更是一座由仁心铸就的生命之桥——在这里,每一个决策都为生命加速,每一次触摸都带着温度,每一次突破都在重新定义生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