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话养生:霜飞雪涨之时,应藏五脏之阳气
2023-12-25 15:02中医科
杜甫诗云:“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冬季对于古人,乃潜志蓄力,养生保命之季节。从立冬到立春为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万物闭藏。“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中医“天人合一”理论认为,冬季养生,应该主藏,人在冬季应藏精养神,蓄志节力;像动物冬眠,植物储根一样,通过潜藏收敛,以待来年春回大地、阳光送暖。冬季养生重在“藏”,养生从起居、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应当开启冬季模式,尤其冬至之后,天地间万物皆凋零衰败,萧萧落木,严霜覆雪,当此萧条零落之季,人与万物尽内藏,于霜飞雪涨之时,藏五脏之阳气。顺应四时、天人合一,为来年健康体魄创造坚实的条件。
一、生活起居:早睡晚起,避寒就温
首先,早睡晚起。《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寒冬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作息规律、生活有度,尤其是老人,最好能坚持早睡、晚起,以太阳出来后起床为宜,如《寿亲养老新书》言:“唯早眠晚起,以避霜威”。
其次,穿衣盖被,遵循避寒就温原则。衣着过少、室温过低,容易感冒又耗阳气。衣着过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所以,一定要注意根据温度,适当增减衣物。
穿衣盖被以暖、软为佳,但又不宜过暖。《保生要录·论衣服门》指出:“冬月棉衣莫令甚厚,寒则频添重数,如此则令人不骤寒骤热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体对寒冬基本的适应能力,达御寒防病的目的;但如果过贪厚热暴暖,积热于内,迫汗外出,腠理开泄,反易感寒受凉。或造成汗多伤津液,伤阳气,引发宿疾。居处宜保暖恒温,冷风不宜直入。
二、运动锻炼:注意“冬藏”,不可运动过度
冬季运动原则:运动和缓,以藏为本;必待阳光、无泄皮肤。冬季老年人切不可过早起床锻炼。因为清晨是一天中较冷的时候,而寒为阴邪,最伤人体阳气。关于这一点,现代医学也认为冬季清晨锻炼,易诱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晨练“六不宜”
内容 |
详解 |
一不宜“早” |
冬季晨练时间不宜过早,可在太阳初升后外出锻炼 |
二不宜“空” |
冬季晨练不宜空腹锻炼,可在锻炼前喝点热饮 |
三不宜“露” |
不要露在寒风中,更不要脱衣服露出身体,以免着凉 |
四不宜“激” |
冬季锻炼不宜激烈,要循序渐进 |
五不宜“急” |
不要急于运动,锻炼前要先做热身活动 |
六不宜“猛” |
锻炼动作不要过猛,如猛蹲、猛回头等,容易使大脑供血不足 |
运动时要注意防寒保暖,还要把握好度,避免不当锻炼引发疾病。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应避免寒冷的刺激,运动应在日照充足时,避开早晚时段,以免诱发疾病发作。冬季外出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天寒地冻之时,运动宜以室内为佳。户外活动时不能衣着过于单薄,更不宜在户外逗留过久,且尤其注意避免汗出过多,以微微有汗便可,绝不可于冬令之时汗出而当风。
因此冬季养生应该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且宜多开展力所能及而可持久坚持的体育活动。这不但能增强与人体免疫有关的肾气功能,提高抗病力,还因肾主纳气,能助肺呼吸,从而预防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三、饮食:冬令进补、去寒就温、减咸增苦
冬季是人体进补的最佳时机,此时脾胃的吸收消化功能也较好,饮食可以适当加入高热、高营养、补益力强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动物类食品,对于阳虚寒盛之人尤为有益。中医经典药食汤方“当归生姜羊肉汤”正是体质虚寒者的进补之剂,能够起到温肾助阳、补气养血之效而助人安然过冬。
羊肉:性温,味甘。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严寒,对一般风寒咳嗽、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等虚寒证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
牛肉:是人体补锌的重要来源,锌在饮食中格外重要,适当进补牛肉,既耐寒又可增强免疫力。
鸡肉:鸡肉对畏寒怕冷、乏力疲惫、营养不良、月经不调、贫血、衰弱等症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鲈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烟酸、钙、磷、钾、铜、铁、硒等。中医认为鲈鱼性平味甘,有健脾胃、补肝肾、益筋骨、止咳化痰的作用。冬天是最好的品鲈鱼季节。
黄鱼:小黄鱼,肉质肥美。中医认为,黄鱼有和胃止血、益肾补虚、健脾开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淮山药:最适宜在寒凉干燥的季节,强健脾胃、滋阴补气,是这个季节保养身体不可不吃的食材。
莲藕:生食能清热润肺,凉血行瘀;熟食则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白萝卜:性甘平味辛,具有下气、消食、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主治肺痿、肺热、痰多等。富含维生素C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钾等,对调节血压、肠道功能均有帮助。
大白菜:性微寒味甘,具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等功能,含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常吃可以起到抗氧化、抗衰老、润肠通便、促进排毒、预防肠癌的作用。
红薯: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果胶,能有效促进胃肠道蠕动,高踞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蔬菜榜榜首。中医认为,红薯补中,暖胃,肥五脏,具有补虚益气、健脾暖胃等功效。
板栗:板栗的药用价值颇高,能益气养胃健脾、补肾壮腰。栗子粥、炒板栗都是好食品,尤其是栗子粥,老少咸宜尤其适合老年人机能退化所致的胃纳不佳者。对于腰膝酸软、气短乏力、须发早白的人,也很适合食用板栗。
核桃:核桃含有40%~50%的脂肪,其中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的功效。核桃仁中还富含磷脂和维生素E,可帮助抗氧化,能健脑、增强记忆力及延缓衰老。
红枣:红枣中含有大量的环磷酸腺苷,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使肌肤光滑有弹性。
枸杞:性味甘平,中医认为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养血、增强免疫力。
在冬季应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不可盲目进补。对于身体本身有疾患的人们来说,进补就要谨慎,需遵守医嘱择取食物,如糖尿患者可以生晒参、西洋参等作为补品,而避免甘草等含糖较高的药食;有血脂过高、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可以适当食用生山楂、红曲米、三七,活血散瘀、消脂祛浊,而应避免如阿胶、牛鞭、羊肾等高蛋白、高脂肪的药食,食之加重病情、越补越糟。对生冷、油炸类及寒性食物应少食,以免伤阳气或更伤阴液;同时要减咸增苦,以养肾、护心。《四时调摄笺》中指出:“冬之时,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可适当增加芥蓝、莴苣等苦味食物的摄入,以补益心脏,保证肾脏功能。
四、精神调养
首先要求精神安静。《黄帝内经》“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指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宁静、安谧,尽量控制个人精神活动,最好能做到情绪含蓄而不外露,就好像把个人的隐私秘而不宣,又如得到渴望之珍品那样满足。“无扰乎阳”,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
中医学强调“神藏于内”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在人们心绪随着竞争激烈而日益激动的今天,更有其重要价值,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的“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由此可见,不仅冬季要做到精神安静,神要藏于内,即使春、夏、秋三季也需要藏神。
五、养肾更要护心脑
寒冬时节,是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诱发或加重几率最大的时节,也是心肌梗死的高发时期,可谓名副其实的“多事之冬”。第一,未病先防。明代高濂所撰《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指出:“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故宜养心”。避免心梗、脑梗发生,首当其冲是避免诱发原因,如避寒就温、防感冒,避免过劳,饮食规律,调畅情志、谨防激动等,有效尽量的避开诱发因素,可以保证心脑血管疾病减少了至少一半以上的发作可能性;如急性心梗发病率夜间明显高于白天,注意避免昼夜温差变化带来的刺激以及晚餐过饱饮食带来的危害。第二,既病防变,警惕身体的异常讯息,如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头晕、单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流利、口角流涎等,发现异常后及时就医,及时诊治,转危为安。第三,慢性病患者,要注意定期体检,平时予以积极地对症治疗,坚持服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并随身带药,以备不时之需。
冬季万物凋零,人体的元气下降,气血凝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百无聊赖。人应该避寒就温,外则通过各种养生法御寒保暖,以护身体之阳气。内则养精蓄锐,补肾藏精,强筋壮骨;藏情蓄志,使意存胸中,情不外露,外无所欲,内有所得,保持乐观,增强免疫,潜藏以过冬。动以养形,静以养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应和自然之规律,方为延年益寿、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