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心律失常科复合介入治疗救治一例低体重心房心肌病并发复杂心律失常患者

2023-12-21 14:03心律失常科

近日,我院心律失常科闫素华、胡和生介入团队成功为一例极低体重(35kg)心房心肌病并发复杂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导管消融及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

患者53岁,中年女性,似恶病质体型,体重仅有35kg(BMI:16.6),患有心动过速病史5年余,发作时自感心率明显加快、伴有头晕等不适症状,近期因心慌反复发作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结性心律(最慢时心率31次/分)、阵发性心房扑动、ST-T改变,近1周来患者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持续发作,多方调整药物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慕名找到山一大一附院心律失常科首席专家闫素华教授,收入院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评估,考虑患者体质差,首选药物治疗,患者房扑持续伴有间断转复后长间歇,给予相关药物管控后快慢交替,以房扑发作为主。经心律失常科医师团队充分讨论后认为,患者慢快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双向快慢兼治,起搏基础上药物治疗或先消融房扑再起搏器治疗,目前患者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时间较长,且以房扑为主,现代医疗的发展房扑的机制相对房颤容易标测,且成功率高,遂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患者及家属选择消融+起搏治疗方案。

但患者系低体重,入路及心腔内操作都可能潜在带来风险增加。经过充分的论证、术前准备,在闫素华教授带领下,由胡和生、王晔、殷洁、李欣然、施钰根等组成的介入团队先为患者实施导管消融。但术中患者心律失常病情远比临床判断的复杂,基质标测患者左右房广泛低电压疤痕电位,房扑标测为围绕二尖瓣峡部及左肺静脉的双折返,对相关区域进行消融后患者房扑又蜕变成另外一种房扑,继续在左心房、右心房及主动脉窦部进行标测,最终定性为左房前壁微折返,消融后房扑终止。但患者出现低血压,经检查排除心包压塞等并发症,考虑患者心动过缓有关,给予血管活动药物,继续进行标测消融,发现患者右肺静脉、左房后壁天然隔离状态,右房成片瘢痕电位,三尖瓣峡部天然阻滞,完成二尖瓣峡部阻滞后再次刺激诱发,患者诱发出另外一种房扑,进行左右心房及主动脉内标测显示右肺前庭相关,消融后心动过速终止未再诱发。考虑患者存在病窦,进行临时起搏后返回病房,2日后再次成功为患者进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左房高精密度标测

 

消融靶点及术中验证

 

近期,JAC子刊发表的一项日本全国性研究发现,低体重(体重指数<18.5 kg/m2)的房颤患者在接受导管消融时,与正常体重(体重指数:18.5-25 kg/m2)的患者相比,前者心脏压塞风险增加了42%,这也意味着手术风险大大增加,对术中操作及围手术期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例特殊患者复合介入治疗的成功实施,也是一次优质心律管理策略的成功实践。特别在导管消融过程中,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平息患者心房肌疤痕病变引发的4种不同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也充分展示了医院对复杂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优势及技术水平。同时也从实践中印证了相比保守药物治疗,导管消融等介入治疗技术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优势。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