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完成省内首例CCM+双腔ICD一站式手术

2023-07-10 14:45心内科

7月3日,医院心内科在高梅主任的带领下,侯应龙泰山学者团队任满意副主任医师、张玉娇和李展两位医师完成山东省内首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联合双腔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一站式植入手术,成功救治一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反复晕厥数次电除颤,一站式手术解决双重难题

69岁的张阿姨,因“发作性胸闷、气短3年余,加重2月,伴晕厥4次”入院。2019年9月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正常,诊断为“扩心病 心功能III级(NYHA分级)”,给予优化药物治疗。2月前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加重,再至当地医院就诊,行心脏超声示左心扩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30%,先后因“室速、室颤”发生4次晕厥,最后一次经心肺复苏成功后转入医院心内科。入院心电图显示窦律,QRS宽度128ms左右,LVEF 19%,动态心电图及监护显示频发室早、短阵室速。高梅主任组织全科术前讨论,详细分析了该患者病情,认为患者今年5月LVEF为30%,近期EF值明显降低与其频繁抢救电除颤致心肌顿抑有关,虽然指南推荐植入的LVEF最好在25%~45%之间,但综合该患者QRS时限在130ms以内,为扩心病心衰,纽约心功能分级III级,且既往LVEF19%的患者植入CCM后心功能仍有明显改善,故本例仍是植入CCM的明确适应证。该患者多次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每次均需电除颤复律,故植入ICD是二级预防的I类适应证。考虑患者未来β受体阻滞剂要达到靶剂量及胺碘酮的应用,为避免药物导致心率减慢后的单纯心室起搏以及减少可能的误放电,患者故选择植入双腔ICD。综上,决定为该患者进行CCM+双腔ICD植入一站式手术。既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治疗心力衰竭,同时预防心脏性猝死。

 

 

 

CCM联合双腔ICD一站式植入手术难度较大,术中需协调多根导线跨三尖瓣环,同时精确定位导线位置,可谓方寸之间施展功力,国内开展不多,省内尚未开展,可参考的经验不多。术前任满意副主任医师带领手术组成员为患者制定了详细、周密、合理的手术方案,并提前规划应急预案,术中首先固定ICD除颤电极和CCM电极,随后植入ICD心房主动电极,继之制作左右两侧囊袋埋藏ICD及CCM机器,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经过四天的CCM治疗,患者LVEF上升至28%,心衰症状明显改善,已于近日顺利出院。

 

CCM植入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

高梅指出,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中、重度心衰其 5 年病死率为 30%~50%,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也是65岁以上老年人住院的首要原因。《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中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心衰患者已达1200余万并呈持续增长趋势。心力衰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特点,被称为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最后的堡垒。虽然心衰的药物治疗以及其他非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传统的“金三角”到现在的“新四联”,从ICD/CRTD等心脏植入器械治疗到微创瓣膜置换/修复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心衰患者的生存率已经得到显著的提高,但仍有很多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既往的心脏植入器械治疗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又仅能覆盖到一部分有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心衰患者,而占大多数的仍然是心脏活动同步性良好的心衰患者。因此,大多数的心衰患者的医疗需求并未得到有效的满足,CCM疗法则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给心衰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任满意介绍,CCM疗法于21世纪初被提出,主要是通过在心肌的绝对不应期给予强电流刺激,使得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调节机制趋于正常,从而使得心肌收缩力得到改善。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成熟后,逐步开始在欧美应用于临床治疗,国内的CCM疗法也在逐渐开展。关于CCM植入的适应证,欧美心衰指南建议:窄QRS波、NYHA分级为Ⅲ-IV级、EF值在25%~45%之间的患者都适用于CCM疗法。在操作过程中要求CCM两根电极头端距离要在2cm以上,除颤电极头端与最低位的CCM电极头端要相距至少3cm,各电极参数要符合要求,且术后要对CCM与ICD进行分别程控,优化相关参数,确保双机器工作正常,避免交叉感知、过感知、误感知等。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