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疝与腹壁外科完成一例复杂腹壁肿瘤手术,并一期完成腹壁缺损修复
2024-12-30 08:45普外中心-疝与腹壁外科
近日,医院疝与腹壁外科联合整形修复外科、肿瘤放疗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专业力量,成功为一名患有巨大腹壁恶性肿瘤的患者实施了根治性切除术,并在一期完成腹壁缺损修复,患者现已顺利出院。
该患者为一名70岁的老年男性。据其自述,40余年前脐部就出现一个质地较韧的肿物,此后肿物逐渐增大。半年前,肿物增大趋势明显且伴有触痛,于是前往当地人民医院就诊,经病理诊断为腹壁皮肤角化型鳞状细胞癌。为寻求进一步诊疗,患者来到医院肿瘤放疗科。
肿瘤放疗科主任张建东结合患者病情及影像检查结果,考虑到患者腹壁肿瘤体积较大且已侵犯肝脏,决定给予术前辅助治疗。患者随即接受了为期6个月的顺铂联合依托泊苷化疗方案,并进行了PD - L1检测及局部放疗(剂量为 36Gy,分12次进行),还同步开展了免疫治疗。为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肿瘤放疗科、疝与腹壁外科、整形修复外科、肝胆外科等多学科展开会诊讨论,最终决定实施手术治疗,随后患者转入疝与腹壁外科。在疝与腹壁外科,医护人员继续完善心肺功能等各项术前辅助检查,以排除手术禁忌。鉴于患者既往有肺气肿病史,且伴有重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术前特别邀请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会诊,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精心制定了周密的麻醉计划,确保患者能够安全耐受手术。

▲术前照片
由于该患者腹壁肿瘤较大且已侵犯肝脏,为确保实现根治性切除目标,手术需连同周围正常腹壁组织及部分肝脏一并切除。而切除后腹壁缺损面积较大,这成为手术的难点所在,需要进行腹壁缺损修补和腹壁带蒂肌皮瓣切取移植。术前,疝与腹壁外科主任李波和整形修复科主任吴鹏共同深入探讨,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及腹壁带蒂肌皮瓣切取范围。同时超声诊疗科仔细检查移植皮瓣的血供情况,并对血管进行精准标记,为皮瓣移植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手术正式开始。首先由李波主任团队负责实施肿瘤切除及腹壁缺损修补手术。通过腹腔镜检查发现,腹壁肿瘤已侵犯肝脏,与肝左叶膈面紧密粘连,无法分离。按照既定手术方案,第一步进行腹壁肿瘤切除及肝部分切除,手术团队沿肿瘤外缘仔细切除,与肝脏粘连部分的肝组织也一并予以切除。凭借精湛的技术,团队操作精确到位,切除过程较为顺利。在肿瘤切除后,经冰冻病理检查确认肿瘤为鳞状细胞癌,且肝组织切缘未见癌细胞。由于将腹壁全层组织切除,第二步采用防黏连补片对缺损部位进行修补加固,将巴德防粘连补片置入腹腔,使用缝线将补片与腹直肌鞘紧密固定,并在腹腔镜下将补片边缘与腹壁妥善固定,这一操作最大限度降低了术后腹壁疝的发生风险。因肿瘤切除后腹壁形成了约 16cm×14cm 的巨大缺损,第三步由整形修复外科吴鹏主任团队使用带蒂肌皮瓣和游离皮片进行修复。设计并切取左侧腹壁下动脉带蒂筋膜肌肉皮瓣,其面积约为 10cm×15cm,有效保证了充足的血供。皮瓣被精确旋转并移植到腹壁创面,形成稳定的覆盖层。在修复过程中,使用负压敷料覆盖创面,以促进愈合并降低感染风险。在麻醉医师团队保障下,手术顺利完成,麻醉效果满意,生命体征平稳,但考虑到患者肺功能较差,术后带气管插管将其转入麻醉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恢复。

▲手术过程
经过精心的呼吸道管理与抗感染治疗,患者在术后第 1 天成功撤除呼吸机,并转回普通病房继续康复。然而,患者术后肺功能和胃肠功能恢复相对较慢,早期下床活动时出现憋喘且存在腹胀情况。在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协作下,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患者的情况逐步好转,肺功能及胃肠功能得以恢复。出院时,患者排气排便正常,手术切口愈合良好,能够自由下床活动,无憋喘等不适。
▲术后恢复
医院疝与腹壁外科在疝与腹壁疾病的治疗领域一直处于领先水平。自2010年以来,该团队积极开展微创治疗技术,已成功完成6000例以上各类腹壁疝手术,其手术经验和技术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2022年,科室凭借“腹腔镜治疗疝病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推广”项目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进一步彰显了其在疝病治疗领域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