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二科成功开展零射线消融缺血性心肌病ICD术后器质性室速

2022-04-15 17:41心血管研究中心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极易发生疤痕相关室性心动过速(VT),发作凶险,常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继发室颤,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治疗器质性心脏病VT最主要的措施,可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性猝死。但ICD电击治疗使患者非常痛苦,可诱发抑郁症,且ICD放电亦不能100%预防患者猝死。

针对VT的导管消融治疗可显著减少ICD放电,为VT的治疗带来新方法和新希望。但由于器质性室速大多系终末期心脏,成功独立开展导管消融器质性室速的单位仅限于一些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近日,心内二科在闫素华教授的带领下,由胡和生副主任医师、王晔副主任医师、李欣然主治医师、殷洁主治医师等组成介入治疗团队,成功为一位心梗缺血性心肌病ICD反复放电的室速患者实施了导管消融,术中实现“绿色消融”,全程零射线,这也是我院复杂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的又一突破。

 

 

患者是一名73岁的老年男性,2年前曾因反复室速首次入我院诊治,在接受ICD植入治疗联合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室速得以平息,并回归正常生活。但此后患者多次经历ICD放电,ICD程控显示患者出现室速风暴,虽在每次发作后ICD均能通过电复律力挽狂澜,但接连多次的电击让患者陷入了深深的惶恐,生活质量较差,多次在我院及外院住院治疗,患者也接受了优化的药物治疗。此次患者室速再发来院,经心内二科医师团队讨论认为:患者有陈旧性前壁心梗病史,心脏提示左室明显扩大至64mm,EF明显下降至29%,并且存在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室速反复发作,为单形性,结合心电图特点考虑患者室速的发生与左室心尖瘢痕折返相关。经导管消融室速可能有助于减少ICD放电,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弥补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和ICD治疗的不足或局限性。

 

▲术中ICE指导下器质性室速消融

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及准备,闫素华教授带领专家团队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首先利用ICE“探测地形”,精准构建出左右心室结构,标记到疤痕及室壁瘤区域;后在ICE的指导和监测下,利用压力消融导管通过主动脉逆行跨瓣途径进入左室补充建模和基质标测,基质标测显示左室近心尖部大面积的低电压区域,在低电压区与正常心肌组织交界区,可标记到提示“关键峡部”的“LAVA电位、晚电位”,遂对特殊电位行“各个歼灭”消融策略,并对交界区域进行“地毯式”均质化消融,最后采用药物刺激及电刺激等方法诱发,室速均未再发作。术后患者的“电风暴”彻底归于平静。

器质性室速是导管消融中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手术,需要有丰富导管操作经验且有担当的团队才能胜任,这也是近年闫素华教授带领团队紧跟国内外导管消融技术前沿、不断开展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技术的成果之一。此外,该患者采用“绿色消融”,通过ICE的三维超声技术建模和标测,实现零射线,减少了患者的辐射损伤。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